所在位置:首页 > 射阳

沃野“廉花”遍地开 ——射阳县开展镇村廉洁工程建设纪实


    在镇村共成立100个“双代表”监督小组;镇村“三资”流程化管理覆盖率100%;村情村务公开率100%;镇村勤廉指数同比上升3.5%……
    近年来,射阳县创新开展镇村廉洁工程建设,以村级“三资”流程化管理、“村情月报”和“双代表”监督三项工作为抓手,促进镇村各项管理工作规范化,从源头上防止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年初,这项工作被评为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奖”。

念好“紧箍咒”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是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涉及村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临海镇,笔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全镇20个行政村2013年收入657.2万元,支出443.86万元,最多的村居2013年收支总额近百万元。村级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如果管理不当,监督不严,就会给村级集体经济造成损失,影响基层稳定。“前几年,个别村干部利用管理村级集体‘三资’的便利,出现了一些违法违纪的问题,引发了当地群众的极大不满。念好‘三资’‘紧箍咒’很有必要。”射阳县纪委有关负责同志如是说。
    探索农村集体“三资”流程化管理成为该县纪检监察工作的迫切要求。在进行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射阳县农村集体“三资”流程化监管办法(试行)》应运而生。《办法》从资金管理、资产资源管理、工程建设和招标拍卖、责任追究等多个方面对村集体行为进行细化,并设置了管理流程图,固化权力。
    合德镇朝阳办事处条心社区集体厂房出售评估价89万元,通过拍卖以168万成交,溢价率接近60%;耦耕办事处蒲港村渔塘发包,原承包人想以350元每亩续包,经过公开竞价,最后以770元每亩发包。
2013年,该县通过实施“三资”流程化监管,全县共增加村集体积累652万元、节约资金395万元。

敞开“晒账本”

    在四明镇新南村的一次村情报告会上,村民徐以连指着一张电费单问道:“这张电费单单价为什么高?”村主任刘景华随即解释道:“这是村里的办公电费,每度电8角9,比农村普通照明电单价高。”
对刘景华来说,每一次村情报告会都是一次考验。有人认为这都是自找麻烦,但刘景华却不以为然。“现在好多矛盾的背后原因就是不公开。只要我们什么事都别藏着掖着,每个月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及时向村民报告,这样大家的心里就都敞亮了。”
    射阳县创新开展“村情月报”工作,以党务、村务、财务为重点,以群众切身利益、集体公益事业、“三资”增减损益为主要内容,每月定期不定期地向村民报告。
    在报告的形式上,也结合农村的现状。内容丰富、与绝大多数群众有利益关系的事项采取书面报告的形式,发送到户;需要即时公开的事项,通过“村情通”短信平台实时报告;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村情报告会,回答村民质疑,并对重要决策事项进行民主议事;采用公示栏和公示点相结合,按月公开村情事务相关内容。
    在外务工的新坍镇金塘村民李红兴每月都收到村两委通报村里收支情况的短信,“这对于我们这些远在异地的人来说,真的很感动!”
    这种“晒账本”的行为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2013年,在全县各村(居)年终测评中,群众满意度都达到95%以上。

强化“双监督”

    射阳县在开展党代表监督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双代表”监督制度,通过吸收人大代表参与监督,整合党内外监督力量,形成对党员干部、对权力行使双重监督制约。目前,全县共成立“双代表”监督小组100个,近千名非领导职务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及老党员、老干部代表参与“双代表”监督工作。
    “双代表”监督工作更是将群众关心、和群众利益相关的经济发展、权力双控、干部勤廉、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内容作为监督重点,通过听取汇报、视察工作、查阅台账、约见领导、开展问责等方式开展监督。
    黄沙港镇镇人大代表周晨所在的“双代表”监督小组定期在东方村村部开展“代表之家”活动,现场向群众收集意见建议,并将以前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反馈。在镇里的质询会上,代表们更是不留情面地询问质询,要求对相关问题进行改正,让被问者汗湿额头。
    为民办实事、替民谋福利。2013年,全县“双代表”监督小组共提出事关农村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意见建议共80余条,目前已经解决72条,其余正在整改落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