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 子
文广新局局长老凡最近有点烦。
老凡这个局长不是在官场里一步步爬上来的,他是“一步登天”,从一个中学教师突然当上了正处级的市局局长。其实老凡在官场上没有任何背景和靠山,他之所以能莫名其妙地当上这个局长,是因为市里搞了一个面向社会的“公开选拔处级干部”的活动,而他在这次活动的考试中,以特别优异的成绩一举夺魁。对于老凡来说,这算得上是天上掉馅饼的事了。
上任后的第一个周末,他的一个在市水利局当局长的名叫刘伟的中学同学便打电话给他,约他“小聚”一下。他在市里人生地不熟的,以后凡事也许还要仰仗人家,当然也就不好回绝了。
“小聚”是在一家相当豪华的酒店进行的。老凡进了包厢后,才发现来的几乎都是市里各部门的头头,有发改委的主任,有教育局、民政局、科技局、体育局、卫生局、环保局的局长、副局长。刘伟悄悄地告诉他说,这些人都是他的铁哥们儿,也是他们的“圈子”。从今以后,他老凡也就是他们这个圈子里的一员了。
从此,每逢周六,老凡都要雷打不动、风雨无阻地参加“圈子”的“小聚”,当然是轮流做东,费用签上“招待有关部门领导”后,由纳税人买单了。
“圈子”是个神奇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与货币有相似之处。在货币没产生之前,人们只能以物换物,比如一只羊换一袋谷子。自从货币产生之后,那就方便多了,只要你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置换成货币,你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了。圈子也是这样。比如你是教育局长,你原本只能在教育界行使你的权力,但有了圈子在其中中转、辐射和流通,你便可以以你的权力置换其他领域里的权力。圈子让权力长上了翅膀,可以任意飞翔。比如你想搞某个项目,想为某个亲朋安排调动工作,想办理一个正常渠道办不下来的手续,只要你把难题交给圈子,一人帮大家,大家帮一人,便没有过不了的坎,没有办不成的事了。
一年下来,老凡通过圈子的作用,帮老婆调动了工作,帮内弟搞了一个一本万利的项目,帮姨妹开办了一家公司,帮学生时代的一个梦中情人搞到了一大笔扶贫专用的无息贷款,等等,正所谓,一圈在握,左右逢源,呼风唤雨,万事随心也!大到调工作,批项目,拿工程,办贷款,小到办个证,盖个印,批个条,借个车,只要他打个电话,分分钟便搞定了。当然,他也为圈子中的人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办了不少的事,帮了不少的忙。大家利益均沾,各得其所,皆大欢喜。原先在当教师时,心想当局长比当教师在工资上也多不了几个钱,还要屁颠屁颠地忙活,未必合算。现在看来,那可真是幼稚到家了。国家公务员的隐形收入和好处,可真是外面看不见,里面一大片,实乃妙不可言啊!难怪现在考公务员都挤破了头!
正可谓乐极生悲,就在老凡刚刚找到了当官的感觉的时候,中央大力加强作风建设,颁布了八项规定。各地下派检查组督促落实。一时间引起了官场的强烈地震。那些有案在身、心中有鬼的主,成天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心惊肉跳,惶惶不可终日。没几个月,老凡那个“圈子”里已有三位被纪委找去“配合调查”。
周一上午刚上班,宣传部长打电话让他过去一趟。老凡刚走进部长的办公桌,便有两个陌生人凑过来。其中一人道:“请你跟我们走一趟。”说完亮出自己的证件。老凡的脑子便轰地一炸。
到了地方,经问话,才知道是卫生局长老柴出了事了,供出了曾经帮老凡的一个亲戚定购一批医疗器械,收了10万元的“好处费”。纪委的同志是要向他证实一下。“谈话”在紧张严肃的气氛中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最后,他们终于开恩说了句老凡期待已久的话:“好了,你可以走了。”
到了周三的下午,老凡正在办公室端坐,忽然那天的那两个人又不请而至了。老凡的血压骤然升高了。过了好一会,老凡才弄清楚他们这次来是了解发改委老蔡的问题的。老凡曾介绍自己的一个亲戚去找老蔡拿一个项目,事成之后那个亲戚送给了老蔡一笔钱。这事老凡当然知道,但送多少钱就不甚清楚了。送钱这种事,一般是不会对第三者乱说的。二人在老凡的办公室谈了一下午,直到快下班时才离开。临走时还撂了句老凡极不爱听的话:“有事我们再来找你。”
经过这两次有惊无险的事件,老凡基本上是食不甘味,夜不能眠了。他想着自己的那些事,谁能保证就不会东窗事发呢?谁又能保证那些“进去”了的“圈友”不会拿他的事去“将功赎罪”呢?一想到此,脊背就一阵阵地发凉。他奶奶的,这日子还怎么过呀?这狗日的“圈子”也是把双刃剑哪!
到了周末的一大早,老凡原本想自己开车到乡下去转转,散散心。可当他刚把车子开出车库,一眼就瞥见上次的那两位正朝他走来。他仍然心存侥幸,主动下车,讪讪一笑,问道:“二位今天是要了解谁的情况呀?”
二人冷着脸,其中一人道:“你回去带几件换洗衣服,跟我们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