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老虎头上的苍蝇
刘鹗《老残游记》第20回有这样一句话:“问他有脑袋没有?谁敢在老虎头上打苍蝇。”老虎头上打苍蝇也逐渐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歇后语,意指胆大妄为、自己找死。在反腐败斗争中,“老虎”和“苍蝇”都有相对明确的指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赢得了广泛民心。
不过有一类苍蝇,他们虽然职位不高、权力不大,却因为寄生在老虎头上而影响力惊人,在替不方便出面的老虎跑前跑后的同时,也不忘狐假虎威地为自己捞好处。但因为他们有老虎在背后撑腰,“拉大旗作虎皮”当起了“二领导”,不仅成为众人巴结逢迎的对象,即便有了问题也没人敢惹。少数领导身边人尤其是秘书,就是这类苍蝇。
透过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不难发现,秘书利用领导干部“身边人”的身份进行腐败,已逐步成为一种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的腐败新形态。“上海第一秘”秦裕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从中索取、收受贿赂款物折合人民币682万余元;“河北第一秘”李真收受贿赂、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等共计人民币1051万多元……可以说,秘书腐败,影响很坏。
按照中央的严格规定,只有副部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才允许配专职秘书。可实际情况是,一些市县一把手大都配有多种名目的秘书。而且秘书只是领导干部的助手、参谋和事务处理者,是一般的工作人员,但现实中有极少数秘书却打起歪主意、干上非法事。而一些领导干部对秘书超乎寻常的“依赖”,使得很多秘书成为当地一些公共权力的实际运作者。领导干部权力越大,其秘书“含金量”自然就越大,就越容易成为被拉拢腐蚀的对象。
习近平同志在1990年谈到秘书工作时表示,“作为领导的秘书,只是工作的需要,并没有政治上的特权。”“不能认为‘机关牌子大、领导靠山硬’而有所依仗、有恃无恐,更不允许滥用领导和办公室的名义谋取个人私利。”作为秘书应该深刻领会这些讲话的精神,严于律己、踏实工作,不缺位、不越位;作为领导既不能放任秘书违法乱纪,也不能平时拿其当挡箭牌危急时刻又玩舍车保帅的游戏。看看那些领导和秘书联袂出演的情节雷同的腐败剧,谁又能保得了谁?
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对秘书配备提出要求;去年6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制定领导干部秘书配备标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近期,包括山东省曲阜市在内的很多地方取消专职秘书,被媒体称为一次集中清理。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秘书的管理使用、职责定位将会更加科学,秘书通过擅权进行腐败的现象也会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