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张鼎丞:没有理由比别人特殊

  张鼎丞是共和国首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作为我国政法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他为建立和开创共和国检察事业,确立社会主义法律秩序,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一实施,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建设中国特色检察制度奠定了基础。
  张鼎丞一辈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人民和党的团结。”
  1935年,担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张鼎丞,率领红军游击队在闽西一带打游击。有一次,张鼎丞经过湖雷镇增水坑,听说村里有一位老太太病了很久,没钱医治。他特意来到老太太家里,掏出自己节衣缩食省下的一块银元,放到老太太手里,吩咐她好好治病。老太太后来逢人就说:“鼎丞比我们的亲兄弟还亲,共产党是我的救命恩人。”
  新中国成立后,张鼎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本色。张鼎丞家乡的房屋于1928年永定农民武装暴动时,被国民党军队烧为废墟。解放后,乡亲们多次要求他重建,他都没有同意。1964年8月,永定暴动纪念馆负责同志写信给张鼎丞的侄子张定安,告知他准备重建张鼎丞的旧居。
  几天后,张鼎丞给永定暴动纪念馆负责同志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说:“在旧社会里,做了官,就要在家乡买田置产,大兴土木,筑楼建房,修祠堂立碑石,所谓荣宗耀祖。我们搞革命的,绝不能这样做。一个革命者应当全心全意为大多数人服务,绝不可为少数人服务,更不可为自己服务。任何时候都应当以大多数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现在农村的情况虽然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大多数地方还没有摆脱贫穷,大多数人的住房还是拥挤的、简陋的,如果现在把我过去住的房子重建起来,会有什么影响呢?”家乡人民最终遵从了张鼎丞的意见。
  “艰苦朴素”是张鼎丞给家人立下的家规。他经常教育子女:“你们生长在高干家庭,没有理由可以比别人特殊。如果躺在父亲的功劳簿上,肯定是没有出息的。只有靠自己勤奋学习和工作,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张鼎丞的儿女从小就穿着带补丁的衣裤,布鞋也是家里自制的。只有到了春节,他才让他们做一件新衣服,数十年如一日。
  上世纪50年代末,国家处于困难时期,物资极大匮乏。当时小女儿张路宁上初中,学校离家只有一站路程,可是不到星期天,张鼎丞绝对不让住校的女儿回家住,也不许她在家吃饭。张路宁在学校食堂吃不饱,曾偷偷跑回家找东西吃。张鼎丞发现后批评路宁说:“在国家困难的时候,你应该和大家一样过艰苦生活,不能搞特殊。”
  1974年,女儿张延忠与王若飞之子王兴结婚,在江西工作。张延忠的婆婆李培之由于受错误批判,被关进监狱多年。老人出狱以后,被组织安排在北京居住,由于行动不便,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而李培之只有远在江西工作的王兴一个孩子,确实有不少困难。为了照顾婆婆,张延忠和王兴准备向组织上申请调回北京工作。
  已经76岁高龄的张鼎丞,听说女儿女婿想调回北京工作的消息后,马上找他们谈话:“好儿女要志在四方。为了照顾妈妈,怎么连工作都不顾呢?你们的妈妈组织上会照顾的。再说,现在有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家中也有困难的,如果都要求调回北京,能办得到吗?”
  张鼎丞耐心劝导女儿女婿:“当年,你祖母和我在闽西革命根据地打游击时,你祖母被国民党抓进了监狱,直到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才被放出来。那时,你祖母已身染重病。当时组织上照顾我,让我去看望你祖母,可是,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我所在的部队必须立即开拔,条件不允许我回去。再说,有的战士亲属也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作为领导干部,决不能带这个头。后来,你的祖母去世了,我心里非常难过。但是,我相信你的祖母是不会怪罪我的。她老人家知道,我是出名的孝子,她病重时我没有回去看她,是为了革命,为了千千万万穷苦百姓的解放……”
  最后,张鼎丞语重心长地对张延忠和王兴说:“我们的心也是肉长的,并不是不要家庭和父母儿女的感情。我们牺牲一家的儿女情长,正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