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盐城:以铁军精神锻造干部作风

  “新四军成立之初,4个支队所属8个团,依次取‘保持发扬优良传统’中一个字,作为对外代号,如保团、扬团、统团等,听后有何感想?”这是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调研中,经常“考”干部的一道题。

  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盐城注重运用铁军精神锻造干部作风,让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在新时期盐阜大地传承光大。

  带着问题联系群众,边办实事边整改,不给自己留情面、留退路,才能“连”到群众心上。

  年初,该市将征集的1万多条群众意见,梳理成公车管理、行政审批、涉企涉农收费、人员在编不在岗等十项“问题清单”,全市统一治理,限期整改。市直25个窗口单位,也登报作出服务承诺。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庄兆林说,联系群众要和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净化自我结合起来,如果不把自己摆进去,即知即改,就是多几趟访贫问苦,也难取信于民。

  内鬼’‘外鬼’一齐抓,公安这回动真的。今后,再不用找‘黄牛’办事了。”在盐城市中医院二楼“驾驶证业务办理厅”,等待年审的亭湖区贾济培告诉记者,家门口就近审驾驶证,方便。

  “以前找过‘黄牛’?‘内鬼’‘外鬼’你咋知道?”记者问。“你不看报纸电视吗?”小贾说,过去审个证,从这窗口排到那窗口,我开大货车的哪有功夫等?就花百十块让“黄牛”代办。“去年新车上牌,我被‘黄牛’敲去1千块。”一旁的女车主插话。

  “正视问题不护短,也是践行群众路线。”市交警支队副政委陈卫平坦言,过去老车管所那片“黄牛”集结,最多时四五百人。由于治标不治本,屡打屡聚,群众怨声载道,损害公安形象。3月份,市委督导组专门就此事向市公安局交办督办,让我们倍感“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压力。

  “精简办事流程,一站式服务,不给‘黄牛’欺诈牟利空间。”站在新落成的市车管所1楼服务大厅,所长李建中介绍,包括换证、年审、补证、新车选号上牌等所有业务,现在一个窗口办结,不用跑第二趟;开通“网上车管所”,24小时业务受理。在市区5家医院和邮局设立业务网点,构建“3公里车管服务圈”。同时,公安部门痛下决心,公开处理了7名与‘黄牛’内外勾结的辅警,训诫拘留了一批“黄牛”,迅速扭转了混乱秩序。

  “十年‘黄牛’猖獗、一朝得以解决的启示是深刻的,即为群众办事,一要真心不怕难;二要注重制度设计,减少审批流转环节,铲除权力寻租的土壤。”

  先“瘦身”、再提速,一场行政效能改革,正悄然改变群众的办事方式。市级57个部门,下放、取消、合并行政权力事项1040项;市行政服务中心对国家、省下放到市的135个行政审批事项,重新编制审批流程,全部进入服务大厅一站式并联审批,力求办件时限全省最短。推广“容缺预审”制度后,全市审批时限平均缩短3.83天。清理多头收费,对初次创业者行政事业性收费压降50%、经营服务性收费压降20%。

  群众办事费不费“鞋”,是检验行政审批改革成效的形象指标。该市将审批改革与便民服务相结合,加强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各乡镇均设立统一功能定位、统一审批流程的“服务大厅”,健全市、县、镇、村四级便民服务网络,让群众办事基本不出村。

  在射阳县四明镇徐庄村人社服务站,68岁的张国胜掏出银行卡,刷完POS机签名后,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当月养老金480元。“今年起,县里连续3年上调个人账户养老金,每年涨10%。”他乐呵呵地说。县人社局局长徐勇一指20平方米“标配”服务站说,全县242个村服务站软硬件均如此,70万农民率先实现参保登记、个人缴费、待遇领取、权益查询“四个不出村”,受到国家人社部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在解决办事不出村“方便”的同时,盐城从农业市情出发,创新涉农资金的管理,通过发放185万份“一折通”,解决农民的“放心”问题。

  由于粮食、农资、良种、农机等8项涉农资金发放环节多,被截留、挤占、挪用、甚至骗取的现象时有发生。该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涉农补贴“六个一”,为每个农户办一个“一折通”存折,将所有涉农资金通过财政专户,直接打入该折,不经过中间环节;并通过短信方式,将补贴项目和金额第一时间告知农户,避免差错和舞弊。

  为困难群众编织一张社会保障网,托底关怀,是该市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全市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97%以上,在全省率先将被征地农民、农场非正式职工、遗属补助人员、低保对象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范围。市劳动就业中心主任丁保华介绍,仅去年,市财政就拿出5000万元,为全市1万困难居民、下岗失业人员支付养老保险补贴,并将补贴期由3年延长至6年。同时,为他们提供保洁、保安、保绿等基本岗位,“只要不挑不拣,都有班上,而且先经过免费技能培训。”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没有尽头。”朱克江说,“书记抓、抓书记”是盐城践行群众路线的成功经验,要持之以恒。如果群众不满意,只能说明我们同群众的心,贴得还不够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