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老黄牛"
刘广进工作照 盛旭萍 摄
作为一名环卫工人,他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信念,在环卫一线默默付出。他就是山东省莱州市环卫处垃圾清运队队长刘广进。人们称他——环卫“老黄牛”。
干起活来不要命
2009年7月3日,刘广进带领工人到银磊路清垃圾,一个建筑工地附近的垃圾桶被倒满了石子,不好清理,全队人都犯了难。刘广进自告奋勇去拖桶,桶太重,他一使劲,手攥着的垃圾桶边沿撞上了旁边另一个桶的边沿。只听一声惨叫,刘广进表情痛苦地捂住左手,蹲在地上,血流个不停。
经医生诊断,刘广进左手中指和食指粉碎性骨折,最终,他的中指被截去3厘米,食指被截去2.5厘米。
“还有很多活儿要干,缺了手指可怎么办?!”42岁的刘广进哭了。他心疼花公家的钱,手术后第4天,就缠着医生提前出院,回家休养。队里有40多名职工,作为队长,他放心不下工作,不到半个月又开始上班。那些日子里,他手指缠着纱布,大热天还戴着手套,吃力地开着大解放车,一点儿没影响工作。
去年8月的一天,莱州突降大暴雨,市区光州路附近的十字路口雨水交汇,积水深达30多厘米,上百斤重的垃圾桶被冲走,最远的被冲出300多米,随时都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
不等雨停,刘广进赶紧带着大伙儿冲进水中,连续奋战3个多小时,艰难地把一个个垃圾桶拖到了安全位置。
妻子眼中的“痴人”
2014年5月1日,凌晨3点半,在莱州市银磊路296号市环卫处东大门,刘广进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一天,是他在工作中度过的第31个劳动节。30年来,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他就像个定时钟,每天凌晨3点准时醒来,奔赴岗位。
2006年农历十月二十九,是刘广进40岁生日,妻子张永香原打算晚上正儿八经地给丈夫过个生日。不料当天下午,刘广进到莱州路商检局转运站拉垃圾时,地下垃圾箱的液压装置突然出现故障。
故障地西临全市最大的市民广场,东靠一处农贸市场,北望博爱小区,垃圾产量非常大。眼看天快黑了,刘广进赶忙穿上雨衣,打着手电筒,钻到3米深的坑底查找故障原因。
从傍晚6点到深夜11点多,故障终于排除,刘广进全身上下都被垃圾脏水浇了个透。等他回到家时,客厅里摆着生日蛋糕,下面压着女儿写的“祝爸爸生日快乐!”的纸条,妻子已经搂着孩子和衣睡去。
“俺广进就是个‘痴人’,他心里除了工作,别的事都不想。”虽然嘴里埋怨丈夫,但张永香在背后付出的更多是理解和支持。每天中午11点半,张永香做完保洁工作回家,来不及歇一歇,就得立马跑进厨房做饭,保证刘广进能准时出发,参加中午的第二次垃圾清运。
干一行,爱一行
刘广进一家可谓名副其实的“环卫之家”。刘广进的父亲今年73岁,是干过30多年环卫的退休工人。老刘当年从公社企业调到清洁队(环卫处前身)当第三任队长时,环卫工人收入低、活儿埋汰,没人瞧得起。可老刘认准一个理:地位是靠人干出来的,环卫工作早晚会有出息。
环卫招工难,年轻人更不爱干。1984年5月,还不满17岁的刘广进初中毕业,老刘二话不说,就把儿子叫到清洁队扫街。刘广进岁数小、个子矮,老刘就找全队扫街技术最好的王汝臣给他当师傅。几年下来,刘广进也从徒弟变成了师傅。他扫街不光用力气,而且用心——拿起扫帚站到路上,就像士兵上了战场,他两腿分开的距离总是比别人大,腰弯得比别人低,挥动扫帚横扫马路时,尺幅比别人宽,就连垃圾都堆得方方正正。1987年,刘广进被调到垃圾清运队。不管是扫垃圾,还是运垃圾,不管风里雨里,他都干得有声有色。
刘广进的妻子、两个姐姐、两个姨子、舅子、舅子媳妇也都从事街道保洁工作,一家有九口人都是环卫工。
“我们一家是沾了干环卫的光,不能忘本。”刘广进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特别是担任队长这5年来,从没休过一个完整的星期天、节假日。他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早班司机下班后,他还要开着车再检查一圈;晚班司机下班了,他就帮修理工检修车辆;冬天,他还要比司机早起1小时,帮着烧开水烫车。刘广进对工作严格要求,为保持垃圾不满箱,他和环卫处领导仔细研究,将垃圾每天清理一次改为清两次。
春夏秋冬,每天凌晨3点多,当人们还沉浸在香甜的睡梦中,刘广进已经骑上破旧的自行车,打着手电筒,早早来到环卫处停车场,检查车辆,指挥摆臂车出工,开始转运垃圾……(潘国涛 口述 郭振寿 贾媛媛 整理)
人物档案
刘广进,1967年出生,中共党员,1984年参加环卫工作,干过街道保洁员、粪便清运工、垃圾清运工,先后获得“莱州市十佳服务标兵”、“烟台市劳动模范”称号,今年又在“山东好人——每周之星”推荐评选活动中入围“敬业奉献之星”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