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如何治“裸官”
“裸官”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俄罗斯近年来也饱受“裸官”问题困扰,尤其是政府官员及其家属向海外转移财产的情况十分严重。
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谢尔盖·伊格纳季耶夫表示,2012年非法转移至海外的俄罗斯资产接近500亿美元,这形成了一笔庞大的外流资产。
大规模向海外非法转移资产的背后是俄罗斯根深蒂固的腐败现象。据俄罗斯反贪组织2011年8月发布的调查报告,俄官员贪腐金额总数已经占到GDP的50%,俄80%以上的官员有腐败行为。
反腐密集组合拳
针对腐败行为导致的资产外流现象,俄罗斯近年来密集出台一系列针对官员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资产的法律条令,从要求财产申报、禁止拥有海外资产等方面下手,在治理“裸官”方面打了一套组合拳。
2008年,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反腐败法》,规定自2009年起公务员及其配偶、子女必须申报收入和财产信息。
2013年4月2日,普京签署总统令,扩大了对130万名政府高级官员个人财产申报的范围,首次要求官员在财产申报中加入海外银行账户信息、证券和拥有资产,同时还要说明购买这些资产的资金来源。
根据这一命令,除政府高级官员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外,央行副行长、董事会成员和员工,退休基金、社保基金、联邦强制医保基金、国家集团(公司)以及依据联邦法律建立的其他组织的领导人和工作人员,以及上述人员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也被纳入申报范围。
在随后的5月份,《禁止部分类别个人在俄联邦境外外国银行开设并拥有海外账户以存储现金及贵重品、拥有或使用外国金融机构法》获普京签字生效,这一法律禁止政府官员拥有国外银行账户和有价证券。
除政府官员之外,该禁令适用人群还包括担任现职的法官、议员、军人、检察人员、内务部工作人员、市级行政长官,以及总统、州长、联邦和地区杜马议员、联邦委员会议员候选人等。上述人群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也适用该法案。
除禁止在国外银行开设账户储存现金和贵重金属外,法案还规定不能拥有一切形式的外国金融产品,包括有价证券以及金融衍生品。
在法案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上述人群中拥有国外账户者必须关闭,拥有外国发行的有价证券者必须割让,否则将被停权、免职或者辞退。
今年6月底,普京向杜马提交的一份法案再次扩大了以上禁令的适用范围,要求全部国家公务员都必须申报财产,海外财产禁令也扩大到适用于所有参与国家主权和安全决策的国家公务人员。
有人辞职有人离婚
海外财产禁令于2013年5月19日生效,这一禁令为所有违规官员留出3个月时间清理海外账户,最后期限为8月19日,违禁者将因“丧失信任”而遭提前停职或免职。不愿放弃海外账户的官员也可以选择辞去国家公职。
然而,到2013年10月7日,36名拥有海外账户的杜马议员中,只有20名完成销户并申报财产,此时距离禁令规定的8月19日最后期限已过去两个月。
俄国家杜马议员收入申报管理委员会主席尼古拉·科瓦廖夫用“技术失误”解释部分议员未关闭账户的行为。事实上这样的行为已违反法律规定,但有关方面并未对违禁人员采取严厉惩罚措施。
直到2014年4月9日,俄国家杜马发表声明,表示杜马所有议员已完成收入财产申报并关闭了所有海外账户。此时距离禁令生效已过将近一年。
海外财产禁令生效前后,也有一些人选择了主动辞职。
俄议会上院联邦委员会有数名议员卷入财产申报不实风波,选择在相关法律通过之前去职:一位是拥有7.5亿美元资产、宁愿继续经商的奥利尚斯基;一位是被揭露拥有以色列国籍、在加拿大存在未申报房产及生意的马尔金;一位是遭曝光在以色列及意大利拥有未申报房产的施皮格尔。
在国家杜马方面,资深议员、统俄党创始人之一佩赫京的离职引发震动最大,他被曝光在美国拥有价值超过200万美元的公寓。在佩赫京辞职几小时后,拥有12亿美元资产的罗马金也宣布辞职。
海外财产禁令还引发了议员离婚潮。
媒体报道说,2013年在申报家庭收入前,约有30名杜马议员离婚。例如,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就被人揭发假离婚,可他本人反驳说,1996年他与妻子只是“教堂婚姻”,并没有办理法律手续。国家杜马办公厅一位官员对俄《独立报》说,不清楚这是否是议员利用假离婚来规避申报。
另外,俄媒在对国家杜马议员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分析后发现,议员们申报的家属数量太少,447名议员总共才有714名家庭成员。
继续推进遭遇阻力
从议员主动辞职到出现离婚潮,既表明俄罗斯打击“裸官”的组合拳发挥了作用,但也反映出俄罗斯在治理“裸官”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遇到了重重阻力。
其实,只要认真对比俄国家杜马2012年12月一读通过的官员海外资产禁令法案与最后生效的法律,就会发现两者差异很大。二者的差异正是各方博弈和妥协的结果。
一读通过的法案禁止各级公务员、军人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在境外的外国银行拥有或开设账户,禁止其在国外拥有和购置不动产,禁止其购买或持有外国公司的有价证券。法案规定,如果违反上述规定,将被处以相当于人民币100万到200万元的罚款,或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最多3年之内不得担任公职。
法案要求拥有海外资产的上述人员在2013年6月1日前注销其海外账户,转让其不动产,并规定只有在脱离公职3年之后方可在国外开设账户或购买不动产。
最终生效的法律文本与一读时相比,注销海外账户的期限有所放宽,对违禁者的处罚措施也有所减轻,同时并不禁止公职人员拥有海外不动产,他们只需申报即可。
俄罗斯一些专家指出,能够在国外拥有资产的人都是声名显赫的精英,普京延长关闭海外账户期限等措施,实际上是对国内反对势力做出的让步。
此外,针对“裸官”的进一步限制措施也遭遇阻碍。
俄罗斯国家杜马“统一俄罗斯”党团议员叶甫盖尼·费多罗夫今年7月向杜马提交一份法律草案,建议对“裸官”现象做出直接制约,要求近亲中有长期在国外居住的人不得担任领导岗位。
提议一出即在俄政界、社会、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但最终无果而终。
而今年5月就曾有国家杜马议员提议,要求如配偶或儿女拥有双重国籍或多重国籍,官员必须通报这一情况。但这一法案当时也未能得到多数议员的赞成。
两项提议的支持者认为,双重国籍或近亲长期生活在国外对官员本身来说是一个“敏感因素”,可能对其在涉及国家利益的决策上造成严重影响,这一点在俄罗斯面临西方制裁的现实情况下尤为严峻。
而反对者则提出各种理由,如此两项提议与宪法精神不符、无法进行严格界定等。俄当地媒体则指出,外长拉夫罗夫、国家杜马副主席茹科夫、统一俄罗斯党最高委员会主席格雷茨罗夫等诸多高官均有近亲长居国外。
俄分析人士认为,尽管遭遇种种困难阻力,并做出了一些妥协,但俄实施的治理“裸官”组合拳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提高对公务人员的道德要求、规范其行为上产生了示范性效应,这方面的工作预计将继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