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措并举推动作风建设各项规定落地生根
近年来,我市把作风建设作为提升干部素质、提高服务质效的重要抓手,结合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出一整套“组合拳”。
坚持市委带头引领作风转变。市委在及时学习传达中央和省委作风建设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十项规定》及具体实施办法,坚持整体谋划、统筹推进,着力构建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和责任落实“三位一体”推进作风建设工作新格局。在组织领导上,成立高规格的全市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形成推进作风建设的整体合力。在制度规范上,重申作风建设“十个一律”要求,制定出台《进一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推进机关于关作风建设的八项重点任务。市财政、接待、外事、机关事务管理、审计等部门,细化落实市委规定,分条块建立健全财政预决算管理、出国(境)管理、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审计监督等方面制度规定36项,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在责任落实上,制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试行)》,市委、市纪委主要负责同志开展集中谈话,市纪委举办网络在线访谈,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纪委抓作风建设的责任。出台《盐城市机关作风建设问责暂行办法》,将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奖”调整为“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工作奖”,进一步加大作风建设考核权重,形成了鲜明的考核导向。
坚持专项治理推动作风转变。认真开展反浪费反奢侈专项整治,扎实抓好办公用房、创建达标、节庆论坛展会、会所中的歪风等清理排查活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群众关切,在全市组织开展文风会风、公款吃喝、机关干部慵懒散拖、生态环境、信访积案等“10+2”专项清理,着力解决“四风”顽疾。通过清理,目前全市共精简简报106份,清退办公用房24.3万平方米,停止新建或取消楼堂馆所项目2个,腾退违规建设项目2个。全市排查出8个占用公共资源的带有会所性质的场所,已关停4个,转型向公众服务的4个。上半年,全市党政机关公务接待、公车购置、公款出国(境)费用同比下降38%、89%、43%。
坚持强化督查促进作风转变。针对“四风”突出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明查暗访,将元旦、春节、清明、端午等重要时间节点连成线,环环紧扣、动真碰硬,有力促进党风政风不断好转。围绕严肃工作纪律,组织委局机关40名干部,成立20个暗访小组,对市直机关19个单位上下班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突击抽查,促进各单位严格要求、加强管理、提升形象。围绕加强清明、五一等重要节日期间作风建设,从财政、审计、公安、商务、工商等部门,抽调近30名同志,组成10多个检查组,分片对各县(市、区)、部分市级机关和大型商场超市开展明查暗访,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一律实行“整改销号制”,切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
坚持严格问责倒逼作风转变。对作风方面违纪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情节严重遭媒体曝光炒作或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一律先停职再处理。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处违反作风建设规定问题97个,责任追究129人,公开通报12次。市纪委重点查处并通报了个别地方政府违规搬迁办公楼等一批典型案例,要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向全市释放出了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