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即将结束的29日,中共曾经的“政法王”周永康突然被官方宣布因“严重违纪”而遭查处。世界舆论哗然之余,再次将关注的焦点聚集在发动这场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暴的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身上。
就在一年前,绝大部分中国人根本不相信今天的中共能调查政治局常委级别的前任高层领导。西方人也不相信,刚刚上任的习近平会有足够的能量与胆魄擒获徐才厚、周永康这样级别的“硕虎”。
外界的关注点大部分被中共反腐的猛烈程度所吸引,然而不少接近中南海的人士却强调,反腐只是习近平所领导的这一届新中央最能直接体现政绩的一个表象。在其背后,一个负载着宏大蓝图的庞大车轮正滚动前行,这个被中国政治分析家们称之为二次改革的宏大蓝图并非“改革”二字所能完全体现,它所包含的范围与深度甚至超出了外界当初的想象。
习近平不仅要彻底打破经济大发展时期形成的官场运行既有模式,建立一整套符合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的官吏队伍和全新的官场模式;更应该被注意的是,习近平正悄然主导一场革新中共执政理论与法理基础的革命。
他将如何去做目前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习非常看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博与深厚;对于经济的发展,一种“新常态”的提法最近开始出现,这显然区别于过往三十多年不计后果发展的经济思路;另外,军队大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重塑军魂成为解放军当下首要的议题。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文化、军事,还是政治、经济方面的新政,习的一切设想与行动,都是在竭力推动中国走向“复兴之路”。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对于这仅有的一个命运,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呢?”保尔·柯察津的回答也许只适用于他的时代,但这个问题本身,却早已永恒——弱者的命运由别人把握,强者的命运由自己把握,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则由它的领袖把握。
习近平坚定地认为自己是革命后代忠诚的一员,将振兴中国和革新执政党的现代化视为自己坚定的任务和使命。一位红二代说,“习近平本来也可以轻松完成自己的任期,但他作为革命者后代的强烈责任感促使他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道路。”
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上,胡锦涛宣布“裸退”,将中共党权和军权一起交付到继任者习近平的手中。习在公众场合显得自信和轻松,虽然上台不到两年,就已初现出一位不畏艰难的成熟领导人的强大气场。
2012年11月29日,上任不到半个月的习近平在率领新政治局七常委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就声明“道路决定命运”,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实际上是习在宣告自己的历史使命。而所谓“复兴”的起点不再是仍受制于人的中国,更不是小心翼翼韬光养晦的中国。
2014年的访欧之旅中,习近平侃侃而谈,多次提及中国的文明、中国的道路,并宣称“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围绕着复兴目标,习近平对于如何复兴、复兴成为什么样的国家、复兴后与世界的关系已经有了自己的谋略与布局。
上兵伐谋,狮子亮牙
自古弱国无外交。文化和军事,分别是一个国家立足于国际社会所需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外在表现。
30多年“马放南山”的无战事状态中,解放军内部也在被无所不能,无孔不入的金钱所侵浊。军中“大老虎”谷俊山和徐才厚的落马,被外界认为是习近平为了震慑魑魅魍魉,不得不采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强军手段。
“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2013年12月27日,习近平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有感而发。当天,也是中共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后一天。这段讲话被录入新近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一书,这场会议的名字,却至今未对外公布。
在狠打军队贪腐之风的同时,习近平也着手军队变革。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军队改革纳入“决定”,并涵盖了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国防动员等领域。官方媒体的公开报道中一再强调,这一轮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是由“习主席亲自运筹、亲自指挥”。
2014年7月底,在甲午战争120周年,一战100周年,八一建军节之际,解放军“三军四海六军区”的罕见军演震撼登场。与以往强调武器先进、强调登陆作战直指具体的军事目标不同,此次解放军更加强调的是接近打仗的逼真效果,强调的是中国实战的决心以及不畏惧亮家底带来的国际负面效应。
有声音认为从时间点上来说这是习近平在宣示复兴中国不同以往的气象,宣示一雪甲午之耻的决心。同时,媒体曝出,解放军已经在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统筹下,跨越战区,设立了东海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这也是解放军从顶层设计上直接刷新了军队战备的最新形式。
唯其艰难,更显勇毅
关于军事改革的难度,习近平在前文所提及的“一次重要会议”讲话中,曾引用了《为学》中的名句“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其实不止军事领域的改革,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包含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15个领域60项改革任务。
出身革命家庭、从最底层的官员到如今的国家首脑,习近平清楚中国改革的七寸在哪里,他也更明白中国如今的发展,让他面临巨大的机遇。用习自己的话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习当政时,中国经济开始迈入现代化,但经济质量及惠民程度(社会保障)还没有达到现代化。最主要的是国家治理理念和方式还沉浸在“旧时代”;治军、社会管理、5千年的文化的现代传承都没有系统、规范地与现代化接轨。同时,在习看来,现代化绝不是所谓“西方化”,而是体现“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国不仅要回归现代潮流,更要建立现代新理念,成为未来现代化的引领者。这应该是习近平改变和治理中国的理念,也是当初他提出“中国梦”这个概念的基调。
习近平曾指出,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他说“以人为本”的改革将“综合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党的建设”。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单独二孩、废除劳教、新型城镇化、户籍、纪检、简政放权等领域的改革已经实施或揭开面纱;司法、财税、文化等领域的改革方案正在获深改组审议或通过;外界看来颇为神秘的军队改革也悄然进行;被称为“第五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现了习近平正在试图对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产生的“实践重过理论”的情况进行改善,破除旧的理论困局,将执政理念从“管理”推向“治理”。这就表示改革实现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如何平衡各领域的力度和进度颇费考量。
十八大后,习近平亲自掌舵深改组和国安会,此后又陆续担任网安、军改、财经等10多个小组负责人的头衔。
历史学者萧功秦公开表示,“习近平代表着中国新威权主义黄金时代的到来”。更多的观点认为,习近平青少年时代体验过文革岁月和上山下乡的苦楚,深知社会无序和个人崇拜的危害,对他而言,法律不是纸上的教条,而是行动的真理。从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这一决定可以看出,法学博士毕业的习近平,正试图结合自身的特点,紧紧抓住“法”这个元素,在法的平台上改变上述中国的旧积弊与打造中国的全面现代化。
习近平上任后,以大改革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治理,以强有力的反腐治理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他的一举一动传递出信心、勇气和力量。
近期一篇在网络流传甚广的文章称,“习近平已经赢得亿万人民群众的信赖。”这种爱戴,绝非过去那种带有封建色彩的个人崇拜。当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赞美习近平为“曼德拉式的人物”,这样的称赞是恰如其分还是言过其实,有待今后8年的验证。
而目前外界已经不得不承认,习近平上台之初的施政宣言,“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并非政客登台表演的走过场,这是一个政治家对自己政治理想的铿然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