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读史随笔

反“四风”之下如何当官才快活?

《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大臣“天下何人最快活?”大家各抒己见,朱元璋一一否定,直到听到“畏法度者最快活”时才称赞不已。“畏法度者最快活”,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仔细想想,却大有道理。干部手握权力,或以权谋私、或秉公用权,只在一念之间;倘若没有畏惧心理而恣意妄为,干部就会面临严重的惩罚,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不违规、不逾矩是干部权力使用的底线。无拘无束看似自由大度,却潜藏着权力放纵的极大祸害。干部要想工作快乐、生活舒心,就要有敬畏之心。正如前苏联一位政治家所言,“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

“畏法度者最快活”,然而要做到“畏法度”却不容易。时下国家出来了许多规范干部行为的制度,但一些党员干部却转不过弯来,对“铁八条”怨声载道,觉得规则过严束缚了手脚、条例过多限制了自由,不愿循规蹈矩当干部。其实,这都是对“法度”的片面理解,是只见规则的约束限制,不见规矩的保护功效。当下干部执政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对干部干净干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越来越需要干部“畏法度”。

要敬畏法律,有所为有所不为。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敬畏法律是干部最起码的执政修养。干部为所欲为、恣意妄为、无所畏惧,当官发财两不误,看似得了便宜,实则陷入了旋涡中。从赖昌星穷奢极欲修“红楼”,到倪发科“雅贿”珠宝;从万庆良大吃大喝,到韩先聪饭局不断,事实证明,心中无“法度”的干部终将“灰飞烟灭”。干部只有在法律框架内行动,“在笼子里跳舞”,畏惧法律、秉公用权,才能更好地保障权力、享受自由。

要敬畏群众,为民办事不欺民。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干部手中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赋予,群众也是干部需敬畏的“法度”。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需敬畏群众的地位;群众是干部的老师,需敬畏群众的智慧;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敬畏群众的力量;群众是自身利益的创造者,需敬畏群众利益。干部只有对群众心存敬畏,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会站得牢、立得住。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离娄之明,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干部要走得长远、活的轻松,就要有所敬畏、有所顾虑,自觉学会在“法度”约束下规范工作圈、谨慎交往圈、纯净生活圈,以“法度”为底线,不做践踏规则“红线”、脱离规章“底线”的违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