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为何拍案惊奇?
我想这位正哥哥一定是内线知情人士,他的话让人深信不疑。在公众的固有观念里,腐败的“重灾区”向来都是管钱、管物、管资源、管审批的,是权利大、油水足的单位和部门。然而在腐败严峻复杂的生态环境里,哪里还有传统意义上的“清水衙门”?就说信访局,说的通俗一点,它是“民告官(包括申怨)”的地方,因此它一向又被称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当然就选用的是党性强、作风正派(包公式)的人去履职的,然而,在“四风”盛行的单位和部门,腐败也同样向“清水衙门”逐步蔓延扩散。5月22日北京晨报还曾这样报道:一笔扶贫款从市到县被侵吞40%,从县到乡又被克扣40%;一张小农机具秧盘的国家补贴2毛5分,农技站就克扣1毛8分,站长还要贪3分;一个售价数百元的骨灰盒,民政干部也要拿15元回扣……扶贫办、农技推广站、民政局……近年来有些“清水衙门”也成了腐败“重灾区”,你说,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能不拍案而起吗?
要问老百姓对新一届中央为啥充满希望和拥戴热情,我看不全是打了多少只老虎、灭了多少个苍蝇,而是对腐败复杂严峻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敢于揭开方方面面腐败问题的盖子。除了“清水衙门”不清水,你看,连腐败了的原中央常委“法治王”周永康、军委副主席徐才厚都敢拉下马,其他的还在话下吗?“打铁还须自身硬”,曾任十六届中纪委委员的李崇禧,曾任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的金道铭和时任十八届中纪委委员的申维辰先后落马,充分说明了中纪委委员都不是“免死金牌”;再说有许多长期搞两面派“潜伏”的腐败高官,如10年换了4个省做省委书记的苏荣、曾经主政云南10年后调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白恩培,都没能逃过中纪委的“法眼”;十八大以来的21个月里,已经有近50名省部级以上官员落马,每两个月,落马5人。在某些省份,省委常委有近一半被查。中国的反腐败,正在不断打破“禁区”和“惯例”。反腐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腐败高发的领域。据统计,仅在2013年就有30余国企高管落马,涉及石油、电力、煤炭等多个领域。公安部海外“猎狐”两个月88名嫌犯落网。在研究反腐败多年的专家看来,这样的力度,在改革开放以来还未曾有过,强力反腐已经成为本届党中央的一张“名片”。
王岐山强调:要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这是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的重要举措。它主要体现在选好用好干部、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支持执纪执法机关工作、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当好廉洁从政表率等五个方面。受访专家坦承,当前的腐败治理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治本最终要靠制度和法治,即将举行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在推进依法反腐上会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