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草帽情
某日,闲暇无事,偶翻杂物,发现一顶落满灰尘、破旧不堪的草帽静静地躺在角落里,我心一颤,拾起、掸落,飞扬的尘土迷离了我的双眼——
在儿时的记忆中,农村的田野绿意盎然,平展的稻田波光粼粼,母亲在农忙前总会买上几顶崭新的草帽,草帽便在炎炎烈日下化成了父辈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和一抹淡淡的凉意,在麦香的草帽里,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和难忘的童年。
伴随着一顶顶的草帽,我走过了少年,走进了青年。作为蚕桑技术员的我,每到养蚕季节,都会骑上自行车到农村挨家挨户进行技术指导,那时陪伴我进村入户的就是一顶褪色的草帽。后来到了乡镇,时常跟着领导下乡入户抓各项工作,在乡间小路上,在阡陌交通的农田里,在农家的田舍里,一顶顶或新或旧的草帽交融在一起。那里有真切的关心、得力的指导还有同甘共苦的情谊;那里没有一点做作,没有一点敷衍,没有一点高高在上,没有一点事不关己。一位大妈喜笑道:“哪儿有草帽,哪儿就有领导;哪儿有领导,哪儿就能真正解决问题。”草帽,不只是一件普通的日用品,它已然成了农户的希望,成了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助推剂,成了一种互亲互信质朴的乡村文化。
岁月悠悠,一顶顶草帽却如激荡的波纹,渐行渐远,遗落在那质朴的时光中。生活的逐渐富裕,使原本就其貌不扬的草帽过早地谢了幕。前些年,已是纪检监察干部的我回访一位老上访户时,他说的一番话让我汗颜:“人民公仆应该像焦裕禄那样,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你看看,现在的干部都在高楼大院,什么有困难就找党员、找领导,那你告诉我领导在哪儿啊?”
“我们的领导在哪儿?”这句话如暮鼓晨钟撞击着我的耳膜,我的草帽去哪儿了?在为民办事的时候,我的草帽意识、草帽态度去哪儿了?
草帽很小,小到百姓只需要你给予一种草帽的尊重和温暖;草帽也很大,大到整个国家民族的腾飞。诚如全国劳模、浙江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陆鑫泉所说:“草帽,它的意义远远不是一顶草帽,它是务实是守信,是善学、尚德,是尊重、是廉政。当我们的党员干部真正从心底里戴起这顶草帽时,我们的国家、民族才能一天天和谐稳定,才能进一步的腾飞。”
在不惑之年,我真正读懂了草帽。我愿拂去积压的灰尘,戴上草帽,重整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