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偶得:巡查,赢得基层“点赞”
2012年12月,国务院批复,撤消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县级胶南市,设立新的青岛市黄岛区,新区总面积2096平方千米,人口171万。
区划调整后,全区27个街镇的监管确实是个大问题,由于街镇纪检组织机构设置不一致,普遍存在力量相对薄弱,工作吃紧吃力的问题。今年3月,为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集中骨干力量在一段时间内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区纪委决定成立巡查组入驻街镇开展集中巡查,以“发现问题、查纠问题”为主线,解决因区划调整带来的突发矛盾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新区建设力量。
我委多次召开委局领导班子专题会,研究制定了巡查工作方案,报区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后,从4月份开始在全区组织实施。选派了27个巡查组进驻各个街镇开展巡查整治,每个巡查组成员3人,其中纪委和检察院干部各1人,负责巡查一个街镇。
巡查组入驻街镇后,通过广泛收集线索,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一方面对存量线索进行初核,另一方面开展专项审计,发现隐蔽线索。同时,与所驻镇街党委、政府沟通,建立重要信访和线索协助排查机制,依靠群众收集热点线索。巡查工作开展以来,27个巡查组共接待群众来访950余件次,处理群众来信390余件,排查反映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69条。对巡查组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了分类处置,形成了快查机制。对涉及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工作纪律等方面的问题交给被巡查单位处理;对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由区纪委集中办案,对主要违纪违法问题获取扎实证据后,尽快移送司法机关继续查办,做到快立、快查、快结。巡查工作开展以来,共立案40起,办结31起,移送司法机关7起12人,处理党员干部47人。一些过去没有发现的问题,在这次巡查中发现了线索,进行了查处,既有时间跨度比较长的案件,也有涉案金额比较大的案件。
巡查工作开始后,我常到各个街镇去听取意见、了解工作效果。巡查组刚入驻的时候,不少街镇有抵触情绪,有的街镇领导私下向我抱怨,感觉“组织不信任,放个‘雷达’在身边,时刻监督我们”。可是,随着巡查工作的推进,许多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得以调查落实,一些苗头性问题得到了排查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被查处,街镇、村居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转变,串岗、空岗等现象没有了。街镇对巡查组的态度也由抵触变成了欢迎。作风的转变,群众的感受是最深的,不仅办事有人在、脸好看、事好办了,而且还会上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原本巡查工作在9月份就结束,可是不少街镇主动要求延长巡查时间,将巡查工作常态化。后来,我们将收集的意见向区委作了汇报,将巡查工作延长到了今年年底。同时,我们已着手制定巡查工作办法,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设计,实现巡查工作的常态化。
“发现问题、查纠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从这个意义上说,巡查制度的完善,就是要建立起常态化机制,不间断地开展巡查,通过发现问题,进而查办案件、执纪问责,起到警示震慑的作用;通过发现问题,发现制度漏洞,找出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早纠正,起到源头预防的作用;通过督促整改,让领导干部持久自律,让大小问题不被遮蔽,各种矛盾不被掩盖,从而实现“免疫力”的不断增强,确保党风政风风清气正。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纪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