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古代为官者的“穷日子”

   我们在看很多宫廷电视,普遍有个感觉就是,但凡是官员,普遍穿金戴银,生活腐化,这点倒还是有偏见和夸张成分。那很多人就要问了,不是朝廷给官员发的有俸禄吗?用今天话说,就是工资也有,补贴也有。难道官员生活还不够用么。这点在明朝、清朝还真是如此,很多在朝为官者,生活极其穷困。为官并未给他们带来富足殷实的生活。当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出了名的“抠门”皇帝,薪水低的可怜,有的官员连基本养家糊口都很艰难。这些呢都和当时有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及当时朝廷为了严肃吏治预防腐败的思路存在一定关系。
  人活着,首先得吃饭吧,这点当时,就有很多官员,吃是根本没办法讲究。估计只能“将就”“凑活”了。更谈不上什么“鲍鱼”、“龙虾”之类了,想喝点“五粮液”、“茅台”那就更难了。如宋代的姚希得,为官参知政事,后任到资政殿学士、潼川郡公致仕。每天也只能吃点稀饭、加点馍馍。明代的黄岩人,官至广西按察司佥事,在他调任常州太守时,可怜的每天只吃野菜充饥度日。
  在吃都成问题的年代,古代为官者在“穷日子”里,穿也更是好不到那里去。当时有些官员寒酸的,官袍俨然快成“丐帮服”了。真乃“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好几年”还远不止三年呢。例如明代刘崧,官至吏部尚书,他家里的被褥被用了十余年,每次都是换下的旧被,缝缝补补,继续用来给儿子做衣服。明代知府刘实,一次外出办事途中,遇上风雪,没有御寒衣服,冷得受不住了,只好找堆蒿草、柴火围着生活取暖,抵御寒冬。
  在当时的年代,为官确实不易,首先物质都成大问题。更谈不上腐败奢侈。不少为官者在任时生活清苦,本来物质积蓄就不多,退休后日子更加清贫如水。如苏东坡,虽然在任时间不短,也经历了仕途“三起三落”,先后扬州、杭州、安徽阜阳都曾任过不同官职。但到了60岁退休后,日子过得也不算太宽裕,买个房子还是“贷款”。杜甫也是如此,杜甫的父亲曾是武则天的重要政治家和幕僚,用今天话说杜甫也曾是“官二代”,但是后来他的日子依然很窘迫,家里基本也帮不上太多忙。某种程度也反映了当时封建王朝统治下,官员和官员家庭经济状况普遍并不富裕,日子还是比较窘迫。很多为官者一辈子都在过着实实在在的“穷日子”。(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