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躬履俭约”治天下
陈桥兵变,赵匡胤从一员武将登上皇帝宝座,多年的戎马飘零生涯,使这位开国之君养成了克勤克俭、惜衣惜食的俭朴之风,也让宋朝跳出了五代十国纷争割据、频繁更迭的短命窠臼。纵观历史,懂得创业之艰并励精图治的君王在中国古代寥若晨星,南宋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将宋太祖勤俭兴邦的垂范之举上升到“躬履俭约”的高度,而今思来,这四字对当下如火如荼的作风建设仍可资借鉴,且看宋太祖如何开创一代“简朴之世”。
衣:布衣韦带
据宋氏记载,宋太祖崇尚质朴,他的皇冠都是不加金饰、珠宝,穿衣更是朴素,不追求华丽精美,每件衣服都要洗了又洗也不舍得丢,(“常服之衣,澣濯至再”。《宋史太祖本纪》)这种习惯直到做了皇帝以后仍然坚持。为了倡导大臣节俭,他甚至将很多自己穿过的旧衣服赏赐予大臣,大臣得御赐衣物自然感恩戴德,并引以为荣,时刻注意穿衣不会比皇帝更华丽。
宋太祖不仅自己不忘旧,不忘本,保持着节俭朴素的生活,还时刻以此要求家人。史载,太祖征讨北汉途中,正逢七夕,赵匡胤送给汴京太后和皇后的节礼是:太后三贯钱,皇后一贯半。对于母亲和妻子如此“抠门”,对女儿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一次,赵匡胤的女儿昭庆公主觐见父亲时穿着一件新衣,上面用五彩金丝缝缀着一片片孔雀羽毛,蓝的像湛蓝的湖水,绿的像碧绿的翡翠,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十分华美。谁知赵匡胤却让她把这件华服脱下,以后别再穿了,并开导她:不要小看一件衣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你一穿,周围的人就会认为很时尚,争相效仿,会形成奢侈之风。(魏国长公主襦饰翠羽,戒勿复用。《宋史太祖本纪》)
食:箪食瓢饮
太祖出身行伍,在军中时常过着大酒大肉的豪放生活,然而当上皇帝,具备了锦衣玉食的条件后,饮酒作乐反而越来越少。曾有一次宋太祖酒后对群臣说:“沉湎非令仪,朕宴偶醉,恒悔之”(《宋史太祖本纪》)。就是这为数不多的酒宴,太祖也常常对此深刻反思,以至于现存史书中寻不到有关太祖日常食谱的具体著录。
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中曾记载一件趣事:某日夜半,太祖突然想吃羊肝,刚要开口,突然又闭嘴不言,旁边内侍看的仔细,就上前问太祖有何吩咐,太祖说:本来想说,但是我今天吩咐了,以后每天晚上宫内必然会杀一只羊备着(宋艺祖夜半思食羊肝而不言。曰:若言之则下官必日杀一羊)。一国之君,依然觉得杀只羊太过奢侈,太祖的节俭作风由此可窥一斑。
住:桑枢瓮牖
五代十国的政权更替频繁与奢侈淫逸不无关系,与之相反《宋史》中曾记载太祖“宫中苇帘,缘用青布”,其居住用度尚不及普通官宦人家。太祖在位十六年,无论是宋人所修《续资治通鉴长编》,还是清人所著《资治通鉴续纪》,亦或是以翔实著称的《东都事略》都几无太祖重修宫殿的记录,尚不说建阿房宫的秦始皇,修行宫的隋炀帝,就连唐太宗在即位时也曾修过乾元殿,而太祖“黄袍加身”之后,仍居开封旧城就显得殊为难得。
曾有一次太祖居住的寝殿梁坏了,工部上奏需一根合抱之木更换,太祖对这种砍大为小的浪费作风十分不满,于是在奏折上批示:“截你爷头,截你娘头,别寻进来。”这段颇具地痞风味的批示出自《齐东野语》,虽《齐东野语》的多有诙谐夸张成分,但也反映了太祖对宁用多、不用少的铺张浪费行为的深恶痛绝。此外,太祖朝后宫的宦官只有五十余人(《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宦者传》),宫女的人数也很少,由此可略知太祖后宫生活的简朴。
行:轻车简从
在皇权高度集中的封建时代,皇帝出行有一套完备的标准,天子銮驾中有玉辂、金辂、象辂、革辂和木辂等五辂,御座之侧置拂尘、金炉、香盒、唾盂;另有执大刀、弓矢、尾枪各数十人、卫士不等。而宋太祖的车驾在历代皇帝中就显得殊为另类了,太祖日常出行多为骑马,其坐车乘舆也是后周旧物,不仅没有任何华丽装饰,常因时间久远显得有些破旧。《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一次,皇后对太祖说:“你做了那么久皇帝,不能用黄金装饰一下轿子,乘坐出入体面些么。”(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舁,乘以出入?《续资质通鉴长编》卷十三),太祖笑而答曰:我拥有四海财富,就是将宫殿全部装饰成金银,也有力量办到。但是我要为天下的百姓守护财富,怎能妄加滥用。古人说:‘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财富供奉一人。’若只顾自己享乐,那天下的百姓要仰赖谁呢?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饰,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宋太祖从五代乱世走来,深知逸豫亡身、忧劳兴国的道理,故而能自觉抵御形形色色的诱惑,以勤俭为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有意识地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开创三百余年的大宋基业。但到徽宗朝,一改躬履俭约的质朴之气,奢靡之风弥漫京师,徽宗甚至为博娼妓李师师一笑,大兴土木建造“醉杏楼”以载佳人,最后落得国破家亡、客死他乡。(李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