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悯农诗人”李绅的奢靡人生

  《锄禾》这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五言绝句出自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诗中表达出对于社会不公的极度愤慨和深深的爱农、惜农、悯农之情。因此,李绅也被赋予“悯农诗人”的雅号。然而,李绅生活上骄奢淫逸、性格上睚眦必报,“文如其人”之说,对李绅而言绝对是个例外。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殷实、官宦之家。曾祖父在武则天时期担任过的中书令,祖父和父亲都是唐朝的地方官。可惜好景不长,李绅6岁丧父,自此家道中落,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将其养大。可以说,李绅的童年饱受家境贫寒之困,历经人事坎坷之苦,在年轻时写出《悯农二首》这种反应民间疾苦、农民艰辛的作品是有浓厚的现实基础的。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李绅高中进士,步入仕途,他的奢靡生活也由此开启。也许因家风所致,李绅的骨子里就有纨绔子弟的特点,只是家境贫寒无的放矢。也许是浸淫官场多年,受唐朝官场奢靡风气的影响,养成了贪图享乐的性格。总之,李绅从最初的国子助教到晚年官至宰相、封赵国公是他生活习惯、个人品格蜕变的全过程。“悯农诗人”变成了一个花天酒地、贪图享受、耍弄权势的“多面手”。
  据史料记载,李绅为官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他酷爱吃鸡舌,每餐必有一盘,耗费活鸡三百多只。不仅生活习惯不知节俭,李绅的生活作风也很糜乱,经常设宴邀请一众朋党喝花酒。时任刘禹锡苏州刺史应邀参加扬州节度使李绅安排的宴会,他看到李绅家中私妓成群,私生活放荡,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发迹后的李绅喜爱耍弄权势。据《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没落时,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都称呼其“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李绅问那个家仆是干什么的,家仆说:“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来拜见我?”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将他绑起,杖责二十。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时,吓得面如土灰,甚至不敢大哭一声。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李绅的族叔反过来做了他的孙子,李绅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本应是受人敬仰的一代贤臣名仕,却落得遗臭万年的下场。思及“悯农诗人”这个谥号也是对李绅一生作为的最大讽刺。为官者不求流芳百世,为世人歌功颂德,但求正身立己、问心无愧。不仅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更要关心百姓疾苦,体恤下属辛劳,唯有如此才能为政一任、造福一方。(梁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