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论述摘编》是党员干部的防腐“疫苗”


        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简称《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未及一览全书,仅从媒体摘登《论述摘编》中的内容看,由不得拍手叫好、信心大增,自然,也让党风廉政建设的前景和反腐败斗争的预期,愈加清晰的呈现出来。

         “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正是基于这种清醒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才会重提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告诫全党和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要懂得脱离群众、贪污腐败足以亡党亡国的道理,也才会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的开展和作风的大大改观。因为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应只是舟水关系、鱼水关系,更不是油水关系互不粘连,而应成为生死与共的血肉关系。老百姓当然乐见“人民公仆”是亲人。

        而对待反腐,习近平不仅有“除恶务尽”的决绝,要求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勇气不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而且更加注重制度防范,指出“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建章立制非常重要,要把笼子扎紧一点,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空隙太大,猫可以来去自如。”无疑,这才是群众真乐意看到的主张。

        此外,《论述摘编》中的许多观点,比如“不能让党纪党规成为‘纸老虎’、‘稻草人’,造成‘破窗效应’”,比如“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比如“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等,都说到了底层民众的心里。习总书记还告诫那些大官,“天上掉馅饼之时,就是地上有陷阱之时。一旦突然凭空来了一个好处,一定要警惕。……一旦犯事,什么都没了,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那些大贪巨贪,最后不就当了一个财物保管员吗?就是过了个手,最后还要还财于民、还财于公。”朴实话语道出了朴素的真理。

        总而言之,《论述摘编》是一次重振信心的政治宣言,是一剂治疗痼疾的良药,是一次醒脑除迷的断喝,是一回免入歧途的告诫,是一个悬崖勒马的警示,关乎到国家的未来和民众的福祉。但愿党员干部们,不要视而不见束之高阁,失去一次“接种疫苗”的机会;更不要过目即忘读而不悟,而应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即刻将作风建设立马落到实处,严格落实中央的部署和指令,同心同德合力建设一个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