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热点透视

“武松”的春节——打虎的脚步不停歇

除夕的清早,中纪委的大门,除了多出了节假日才有的红旗和灯笼外,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值班、加班的“打虎人”一早都来了,步履矫健,行色匆匆,仿佛这只是一个加班人数略微少些的寻常假日。

不少“打虎人”是疲惫却又充满成就感的。春节前,2月13日、16日、17日,三日内中纪委密集通报了10名省部级及以上涉腐官员查处情况,措辞格外严厉。特别是17日一天双开3名中央候补委员,前所未有,表明了“不管是谁腐败都要坚决查处”的决心,也印证了“没有指标,不设上限”这句话。

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在年关要结算一下旧账,收拾整齐,以待来年。除夕前结算的这“十连响”,必然会在各级党政干部的心中激起涟漪,“不收手、不收敛”,被查处是必然结果。春节该怎么过,接下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相信一定会有人认真思考。

浙江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斯鑫良的落马,让有的媒体说,十八大后的中国“反腐地图”再度扩围,仅剩北京、上海、吉林、福建、西藏、宁夏和新疆等7省份尚无省部级官员被查。不得不佩服媒体的持续关注与细心梳理。但“武松们”说,“打虎”不分地域,也没有省份的名额、指标,反腐不是攀比,更不是运动,有什么查什么,没问题当然好,但是有问题的决不会放过。

结算过了,可以打“年盹儿”了吗?答案肯定是不行。“武松打虎”,各司其职,有点像生产线上的流水作业。给予党政纪处分、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结束了,但群众举报的线索、巡视得到的线索,其他来源的线索,又进入到“武松”的视野,打虎脚步不停歇。

巡视,也是势大力沉的“打虎”绝技之一。26家央企被纳入新年首轮巡视,春节前部署,春节后进驻。首次采取“一托二”方式,13个巡视组,一个组两家央企,在专项巡视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同时进驻,同时推进,最大限度发挥“打虎必杀技”的威力。

任务重了,巡视组数量不变,但人员也做了适当的充实,有的是审计业务能手,有的有长期办案经验,选配的都是针对巡视企业问题的骨干力量。某个被点到名的央企,有人悄悄来探巡视组“武松”的口风——“听说你们要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很紧张”。“武松”回答,巡视发现问题,实事求是,没有事儿的,肯定能踏踏实实过好年。

巡视的“武松”说,曾有某央企被谈话人在谈话结束后,神色闪烁,话里话外暗示巡视组谈话的同志,如果能高抬贵手,必有好处回报,“交个朋友吧”。“武松”回答,我们只和正直的人交朋友。

春节,从中央到地方延续一贯的“逢节必令”,一些地区还各有侧重,如福建要求不准翻新花样违规收送提货券等年货节礼,宁夏严禁用公款办茶话会、总结表彰会等活动,等等。

但反“四风”不仅仅是“节日禁令”。已有27万多名网民参与的人民网2015年两会调查显示,“重拳反腐”和“从严治党”分别排在16个热点问题中的第二位和第八位,网民的关注程度相当高。有6成网民对于反“四风”的工作成果持较为满意的态度。但也要看到,仍有3成的网民对反“四风”工作的态度为“一般”。调查结果显示,“官僚主义、不作为”位列网民认为最应该得到治理的“四风”问题之首。

就像老百姓说的那样,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这些容易逮得到的减少很多,但是不作为那种却抓得还不够。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好管好查,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违纪标准怎么界定,典型案件怎么抓,是新年里“武松”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节日期间的中纪委,从信访举报、案件管理、综合协调到后勤安保,每一个“打虎”岗位都有着春节值班、带班的安排,特殊岗位有人坚守,确保节日期间有条不紊的运转。

还有的“武松”正在赶着回家的路,风尘仆仆只为赶上爸妈亲手做的那桌年夜饭。远方依稀爆竹声,归乡切切儿女心。在单位是打虎能手,而回乡了,则是爸妈膝前的“石头”、“强子”和“二丫头”。

不论是留守在北京,还是回到了山里、村里、海边、河边,“武松们”过年也不轻松,多少事开了年就要落实,怕是端着饺子碗,也放不下心头事。

回首旧岁,展望新春。一年之计在于春,“武松们”和千家万户老百姓一样,都在期盼着新年里的春和景明、风清气正、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