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以史为鉴知兴替——说说新四军在盐阜区的干部教育

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新四军的干部教育,在刘少奇、陈毅倡导主张下,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一面猎猎作响的旗帜。

新四军在盐阜区的干部教育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初。1940年10月底,刘少奇根据新四军的发展部署,从皖东北辗转盐城前就注重干部的教育问题。1940年11月,他到海安与陈毅商谈创办干部学校等事宜。同年12月到达盐城后,刘少奇和陈毅先后又找冯定、孟波等新四军中一批文化人,共商新四军干部教育之事,并明确指出:我们在盐城要办抗大分校、办党校、办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于是这三所新四军干部教育学校,于1940年11月至1941年5月相继在盐城成立。刘少奇作为新四军政治委员,作为党中央派往华中地区党的最高代表,陈毅作为新四军代军长、作为大江南北十万新四军的指挥者,于戎马倥偬之际,分别兼任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院长、华中党校校长和抗大五分校校长等职,足见他们对新四军干部教育的重视与良苦用心。

刘少奇、陈毅创办干部教育学校是个富有成效的教育形式。笔者认为,组织上、纪律上的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始终,是重要特色之一。刘少奇在盐城的华中党校的一次报告中说:我们党员干部在思想意识上的修养,就是要自觉地以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去克服和解决各种不正确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党的利益摆在前面,把个人利益、个人问题放在服从的地位。强调指出:“在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不一致的时候,能够毫不踌躇、毫不勉强地服从党的利益,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刘少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41年9月至1942年1月,党中央曾有三次催促刘少奇从盐阜返回延安修养的电报,可夜以继日忙碌着盐阜乃至整个华中敌后工作的刘少奇,将自己健康置之度外,直到1942年3月19日,在召开了中共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后才返回延安,完成了党中央赋予他在华中地区的重任。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严于律己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百姓疾苦,得到盐阜百姓信赖。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新四军在盐阜地区的干部教育虽是70多年前的事,但其教育方式、方法和具体内容,值得借鉴。近几年来,我市大力研究新四军在盐阜区的干部教育模式,以新时期干部教育的思路,积极筹办“铁军干部学院”,就是新的继承。

(作者单位:新四军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