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管住小节才能守住大节

    不久前,福建省副省长徐钢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徐钢在2013年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研修班上曾说:“要克服‘小节无害论’思想,一个在小节上过不了关的领导干部,也很难在大节上过得硬。”而在福建泉州,一直流传着“三不”徐钢的传言:“不讲政治、不守纪律、不讲规矩”。徐钢活脱脱一个口是心非的“两面人”。不保小节、大节必失,徐钢心知肚明。为何最终却小节不保,大节亦失呢?个中道理,令人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追求“慎独”的高境界》文章中指出:“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毋庸置疑,小节关乎大节,大节始于小节。

    我们常说,“小事反映情趣,小节累及大德。”当前,因小节问题而导致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例层出不穷。譬如,有的因为一幅字画逐步发展成出格出轨,有的因为一张纸牌不断演变成大赌大贪,也有的因为一条香烟逐渐转换成违纪违法。可以说,一旦在小节上越界,就如同吸食鸦片,容易滋生蔓延,不可掉以轻心。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小失大,这个道理许多贪官心里明白。然而其行为何以不清白,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侥幸心理”作祟,有的认为收点、捞点,“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人“中枪”,自己未必“中弹”。二是“麻痹思想”作怪,对一个小礼品、一盒土特产,有的认为是人之常情、情之常理,久之养成习惯,形成贪念。三是“不良风气”作梗,对一些不正之风,有的不避嫌、不忌讳,不知不觉受其影响,糊里糊涂受其污染,沾上毒素,产生毒性。

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如果说守住大节最重要,那么管住小节很必要,贪官落马,“老虎”被打,他们都经历过由小错到大错、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账这些官员都会算,可实践中往往都打了折扣,殊不知,此时小节的预防就变了味,小节的规范便出了轨。近年来,许多腐败案件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一些贪官反思的警示不可谓不深层。

    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小节大节廉字为节。当前,中央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将月饼、贺卡、台历之类的小事情也纳入反“四风”的内容,恰恰说明小节不能忽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党员干部应禁于微,拘于小,从拒绝“小嗜好”开始,从谢绝“小意思”做起,从杜绝“小圈子”抓起。虽然,不能说党员干部在小事、小节上清醒,就一定不会在大节上犯错,但是,如果在小苗头、小毛病上糊涂,就迟早会在大节上犯科。

    与其在丢失大节后忏悔,不如在管住小节上无悔。因此,党员干部要做“明白人”,不做“糊涂人”,知道什么时候节制,清楚什么场合克制。做“老实人”,不做“双面人”,人前好榜样,人后不变样。唯有这样,才能保持气节,守住大节。(陆绪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