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心安理得”式腐败犹如“温水”值得警惕

近日,广西发改委原副主任廖小波被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对于毫无顾忌地大肆受贿,廖小波称,给企业和个人办事,办的都是大事,办的都是好事。他们都得到巨额利益,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十亿元。他们送的礼品礼金仅仅是利益极少的一点,而我为此付出了大量复杂细致的工作辛劳,不是白拿钱。于是,就心安理得地拿了。(4月7日新华网)

无知者无畏,无耻者无敌。不可否认的是,落马官员廖小波曾经是“能吏”,他自认为资历深、人脉广、关系硬、本事大,难怪在其自述材料中说:“别人拿不到的项目,我能拿到;别人争取不到的资金,我能争取到;别人办不成的事情,我能办成,感谢费是完全应该的。”

但他这种“呼风化雨”能力没有用在正道上,而是把贪腐同自己的“功劳”相挂钩,一厢情愿地认为“付出就要有回报”。结果沉醉于周围“温和”的环境,变得心安理得,潜移默化之后,慢慢被“煮熟”,数额累积起来,终于达到了可以锒铛入狱的程度。可见,正是这种“心安理得”,让廖小波一步步走上贪腐的不归路。正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廖小波疯狂受贿的背后是“权力市场化”思维。“拿钱好办事,没钱等着办”,完全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抛于脑后。

贪廉一念间,荣辱两世界。其实,剖析落马的腐败官员,虽然腐败官员各有各的贪腐手段和方式,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每次收受的礼物,似乎均在“安全线”以内,自己也心安理得;觉得自己“能量”大,不拿白不拿,这样又得实惠,又不会受惩罚。但殊不知,这种受贿轨迹都是由浅到深,由小到大,如“温水煮青蛙”,最终难逃党纪国法的严厉惩处。

“心安理得”犹如“温水”值得警惕。一方面,拒绝“温水”,作为一名官员要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信念,吾日三省吾身,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不至于最后沦为“温水”里的“青蛙”。另一方面,防止官员贪腐“心安理得”的养成,必须从限制官员的权力上入手,从他们第一次就“不敢贪”、“不能贪”上着手,也就是把权力关到“笼子”里去,让他们接受民众的监督,接受制度和法律的约束。

只有廉正的人,才心安理得。党员干部要打消“心安理得”式腐败幻想,把清正廉洁作为自己的立身之魂、执政之德,自觉把好第一道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真正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用原中组部李源潮部长在市委书记培训班座谈会上的话说,当官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做让“白袍点墨”、一辈子洗不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