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博鳌论反腐:政商不能勾肩搭背

博鳌论坛首日,反腐的话题相当火热。“政商关系新生态:君子之交,相忘于江湖”这一分论坛主题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多位政商领袖、专家学者也纷纷献计献策。

重拳反腐之下,不仅多名“老虎”相继落马,也让腐败案件背后官商之间的黑色联系浮出水面。倒下一个官员,跑掉一批商人;查出一个不法商人,牵出一批官员。如此扭曲的政商关系一次次暴露在停不下来的反腐大潮中。重构政商关系,下一步到底怎么干?人民日报客户端告诉你博鳌上怎么说。

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政商关系新生态:君子之交相忘于江湖》现场。摄影王坎、岳小乔。

◎政商关系如此乱,老百姓意见相当大

两会一结束,中纪委便开启了“任性打虎”模式,一举拿下仇和、廖永远等“明星官员”,打掉一汽“掌门人”徐建一和福建“首虎”徐刚,六天擒四虎,将十八大后落马“老虎”总数推至99个。

“老虎”落马,媒体总喜欢挖掘有关线索。关于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媒体称其落马与一名被查商人密切相关。官商之间交往过密,可不是勾肩搭背、称兄道弟那么简单。二者结成利益共同体,滋生的无外乎腐败。刘志军与丁书苗,刘铁男与倪日涛,金道铭及其背后的煤焦富商……细数近年来多起腐败案件,官商勾结、权力贴现已是常态。

反腐斗争不断深入,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手段也更加隐蔽、形式也更加多样。从领域看,官商勾结在矿产开发、土地出让、工程建设、药品采购等多个领域均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资金量大、利润丰厚的工程建设领域更是“重灾区”。从手段看,一些领导干部不再直接从老板手中拿钱,而是通过亲属子女输送利益,或在自己“关照”的企业中入“干股”、当“顾问”。

由此催生出的特定受益者,最为老百姓痛恨。试看秦皇岛的那位“亿元水官”马超群:谁向我进贡,我就给谁通水,不给钱就断水,索贿竟是如此明目张胆。部分国企存在的利益输送、关联交易,也能隐约看到官商勾肩搭背的身影。甚至,不正常的政商关系还会影响到百姓的购物体验。在本次论坛上,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就表示,因为经济生态圈有不正常的政商关系,企业偏重钻营,自绝创新,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以至于发生了中国人排队去国外买马桶盖的事件。

什么时候才能官商两道各归其位、各得其所?公众有期待,反腐重拳自然不会放过。

1月13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习总多次喊话,政商不能再勾肩搭背

 “‘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为政商关系划了一条明确的杠杠。

去年,习总书记又两次重提政商关系话题。一次说得很痛心,“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缠绕着党员、干部”,“一些人不知不觉就被人家有的请君入瓮了。”

另一次习总则说得很愤怒,“发达地区通过工程项目搞权钱交易,贫困地区贪扶贫救济的钱,恶行令人发指!查处惩戒力度还要加大。”

伴随几次喊话而来的,是雷厉风行的一系列行动。

严打官商勾结,让官员不敢乱伸手。去年,针对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索贿受贿的问题,最高检查办受贿犯罪14062人,同比上升13.2%。高压严打,告诫全体干部: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在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看来,“在中国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这一对矛盾中,政府官员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政府官员不但掌握资源分配权也掌握了很多审批权。在中国最小的官通常也比最大的企业家神气,这是中国政商关系很不正常的情况。”

于是,“大幅简政放权,让官员不能乱伸手”,便成了理清政商关系的第二招。去年,国务院取消和下放246项行政审批事项,再次修订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大幅缩减核准范围。断腕削肉,减少了政府手中的权力,也就减少了官员权力寻租的机会。

而要真正治本,则需要努力公开透明,让官员没法乱伸手。一手弄权力清单,明确公布政府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一手搞政务公开,既明确事儿该怎么办、程序怎么走,又公布用了多少钱、干了哪些事。公开了,透明了,千万双眼睛盯着,官员也就难以下手。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政商勾肩搭背的现象自然会少很多。用《中国企业家》前社长刘东华的话说,“企业家心里越来越亮堂了”。但他也提到,企业家也有担心,说“别高兴的太早了”。

为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官员不贪不占也不干了。

3月1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简政放权绝不是“一放了之”“甩手不管”。

◎“背对背”不作为,也不是健康的政商关系

企业家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既然中央明令禁止官商“勾肩搭背”,部分官员可能会说,那么我们就“背对背”吧!政商关系由此发生180度大转弯,由“亲密无间”变成了“视而不见”。

现实中确实存在这类问题,在中央高压反腐的背景下,有的官员在和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确实“不吃、不拿”了,可“也不干”了;有的官员则见了企业家表面上满脸笑容、客客气气,实际上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搞“软拒绝”。

这种所谓的“背靠背”关系,其实是“不作为”的庸政懒政思维。

针对这个问题,在论坛上,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谈到:目前(中国)不是不要政商关系了,而是需要理顺这层关系。实际上,政商关系也是政治生态的一部分,“勾肩搭背”会破坏政治生态,“背对背”同样也不利于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

政府在处理与企业的关系时“不作为”,会严重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用李克强的话说,“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 。

而且,政商关系“背对背”,本应由政府提供的服务大打折扣,企业发展就得不到正当的支持,这也是企业家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在本次论坛上,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就表示,政府和企业之间不可能没有关系,关键是确实什么样的关系。

“勾肩搭背”肯定是不行的,“背对背”也是不正常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服务,就失去了稳定的市场环境,又何谈发展?

因此,在处理政商关系上,政府越界不行,不作为也不行。必须厘清权力边界,并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政府的权力和责任明确下来,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