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响水

响水: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擎起纪律这把利剑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擎起纪律这把利剑

江苏省响水县纪委书记  朱金南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全面从严治党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从严治党就是要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擎起纪律这把利剑,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保证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擎起纪律这把利剑,就是要把严明纪律摆上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江苏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习总书记在年初中纪委五次全会上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更加具体明确的要求,特别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们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关键要充分认清严明纪律的极端重要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最本质特征,只有坚持党建是最大政绩,从严明纪律入手,把我们党建设好,才能保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如愿以偿。如果让习总书记列举的“七个有之”、“五个比如”等问题在党内滋生蔓延,我们党必然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没有凝聚力,没有战斗力,这样下去就无法带领13亿人民应对复杂局面的挑战、实现执政兴国的预期目标。应该说,伟大而光荣的使命、重大而迫切的责任要求我们必须擎起纪律这把利剑,把严明纪律摆上重要位置,必须深入开展党性党纪党风教育,必须同不讲纪律不守规矩的人和事作坚决斗争,必须严格落实加强纪律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必须建立和完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各项保障措施。

    擎起纪律这把利剑,就是要在全面从严上狠下一番功夫。全面从严治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公开承诺,代表了13亿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何为“全面”?就是管党治党要全方位、全覆盖。从严治党,每一名党员、每一个党组织都在其中、不能例外。我们党的团结统一既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严密的组织体制,更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不论什么时候,纪律都要管全部,否则从严治党就不可能做到“全面”。如果多数党员都“脱管”,只有严重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受到惩处,其结果仍然是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长期以往,党员干部可能心存侥幸,对纪律浑然不觉,根本不把纪律当回事,视纪律如无物,对纪律无敬畏。何为“从严”?从严就是要强调“纪”在“法”前: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规党纪必须严于国家法律,必须把纪律挺在法律的前面,让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否则,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就无从谈起。从严就是要抓大不放小:过去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有的地方只重视查办大案要案,认为党员干部只要不违法,违反纪律那是“小节”,就没人管、不追究,忽视日常监督执纪。要清醒地认识到,纪委不是公检法,纪委的职责是依纪进行执纪监督问责,应该把更多精力投放到执行纪律这个层面上来,凡是违纪的问题,不管大小,纪委都应该管,而且要管到位。无数案例表明,很多党员干部“破法”,都是从“破纪”开始的,因此要想让党员干部不违法,必须从不违纪抓起。我们擎起纪律这把利剑,必须转变工作的方式方法,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混同于处理少数有严重问题的干部,发现违纪就要及时处理,该处分的予以处分,该降级的予以降级,这应该成为从严执纪的新常态,这也是保证党员干部少犯错误不犯法的重要前提。从严就是要严格落实党内生活制度:从党小组到党委会,都要定期开展行之有效的组织活动,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经常红红脸、出出汗,扯扯袖子、咬咬耳朵,相互提醒、相互帮助,不断增强党内自我净化能力,把监督执纪关口拓展到组织生活之中,这应该成为各级党组织经常性工作,这样才能为依规治党、严明纪律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证。

    擎起纪律这把利剑,就是要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时度势,对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两个责任”、“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根本目的就是要强化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加大执纪监督问责力度,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态度反对腐败,形成全党上下齐抓共管党风廉政建设的生动局面,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擎起纪律这把利剑,就是要准确领会中央的改革意图,围绕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纪律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再上新台阶。改革的动力来自于认识上的统一:什么时候都要与中央改革决策保持高度一致,这本身就是讲纪律守规矩的具体体现。改革的活力源自于整体联动:中央每一项改革举措都需要各级党委抓落实,这样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对于各级党委来说,加强纪律建设必须自上而下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如果有部署不落实,或者半心半意、犹豫不决地落实,执纪监督问责就很难保证,全面从严治党必然流于形式。改革的成效见证于群众的满意度: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对中央“打虎”很满意,但对基层“打苍蝇”不是很满意,说明有的党委在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聚焦主业主责方面用力不足,依然存在等待观望等问题,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成效性不强,与群众的关注和期待有较大距离。我们擎起纪律这把利剑,就是要全面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逐条逐项地抓落实,通过改革催生执纪监督问责的新动力,激发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效,不断提升社会满意度。

    擎起纪律这把利剑,就是要深化“三转”聚焦主业主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纪委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横下一条心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把不该干的事交出去,把该干的事担当起来,全面聚焦主业主责,从严执纪监督问责,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发挥了党内专门监督机关的职能作用。从实际情况看,纪委“三转”虽说是以上率下,但或多或少地存在上紧下松现象。为什么有人认为当前监督执纪是上下冰火两重天,很大程度上与“三转”不力有很大关系。有的地方纪委依然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仍然直接插手或牵头本不该由纪委承担的工作任务,战线过长、精力分散,导致监督执纪被虚化弱化,存在“种了别人地、荒了自己田”的现象。有的地方纪委把“三转”工作简单化,认为纪委转职能就是转到查办大案要案上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对大多数党员的日常监督上来,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纪律松弛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虽然查处了不少违纪违法案件,辖区内作风和腐败问题也有所收敛,但群众的满意度仍然不高。有的地方纪委监督的方式方法仍然是老套路,习惯于抓大放小,习惯于办信访件,习惯于指令性监督执纪,习惯于发号施令……主动巡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违纪问题见事迟查处慢,存在监督执纪不够有力的问题,没有真正发挥好“检查的再检查、监督的再监督”的职能作用。擎起纪律这把利剑,就是要深入推进纪委“三转”工作,把纪检机关和纪检干部的思想精力聚焦到执纪监督问责上来,瞪大眼睛发现问题,重拳出击惩恶治乱:只要是发现违反纪律问题,不论大小,不管是谁,一律从严查办,始终保持监督执纪的高压态势,着力减少违纪存量,遏制违纪增量,这样才能打造风清气正的群众满意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