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近日,一段名为《任性的领导讲话》视频引发网友热转,视频中一位自称“任长春”的领导语出惊人,“国家规定是狗屁”、“我说他谁是腐败就谁是腐败”。记者从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宣传部门获悉,该视频拍摄情况属实。目前,当事人古交市客运办主任任长春已被停职,有关部门已立案调查,同时派工作组进驻该单位。
粗话值得细思量
宋清云:作为一名政府官员,在职工大会这种正式场合目无党纪国法,说出“国家规定是狗屁”这等无规矩无纪律的话,对政府形象的杀伤力之大,造成的影响之恶劣,怎样批判都不为过。在痛骂和斥责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冷静思考,这种任性的基层官员是如何炼成的?国家规定在这些基层官员眼里为什么就成了“狗屁”?还有没有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任主任”?
刘明明:值得深思的是,我们一直强调反腐,但不能只依靠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的“定向模式”。拿此次事件来说,客运部门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在近日才暴露出来的,可如果没有这个“爆粗口”的视频被发至网上,如果不是有人就此事做深入调查,这个明显存在问题的“领导”什么时候被拿下,客运黑幕什么时候会被揭开都还是个未知数。如果因为此事而使得客运产业得到整治和规范,仅仅算是一个“爆粗口”事件的意外收获,并不能算作反腐工作的胜利果实。反腐,不能依靠发现一个问题才解决一个问题的“定向模式”,而是要在教育、监督、预防、惩治等方面强化制度建设,依靠反腐法律法规体系来对腐败行为进行制止和惩处,这样的“制度反腐”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各种问题的产生。
邓明业:任长春的“豪言壮语”能让网友“热血沸腾”,不在于其讲话有多动听,不在于其官职有多大,而是在于其有多“任性”。说到底就是由于其“任性”过于泛滥,而“党性”严重缺失所致。一方面“任性”过于泛滥使其逐渐被权力所蒙蔽,而变得目中无人、无法、无纪;另一方面“党性”严重缺失使其政治思想觉悟消退,陷入“唯我独尊”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于此来看,此事件被网友热议的重点,并非是任长春在会议上爆粗口,而是其“任性”表现的背后,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缺失,权力的迷恋。因此,要使党员干部不再“任性”,首要的就是加强党员干部党性的锤炼,学会守规矩讲纪律,使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党员不可逾越的底线。
岑嘉俐:“国家规定是狗屁,我任长春就不执行。……我说他谁是腐败就谁是腐败……”。如此言论折射出该官员目无法纪、权大于法的权力观、地位观、价值观,着实可气又可恨。这样气焰嚣张公开亵渎国家法纪之人必是思想意识出了问题,非但不能造福一方,还甚有可能是任性用权危害群众利益的腐虫,绝不能姑息养之,而应严查严惩,还党内洁净的政治生态环境。
何许:干部有权力,但是权力也要法律和制度的范畴之内,绝不能干部有权力无论做什么就任性,做出事情来就伤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伤害领导干部形象,今天这相关事件被曝光,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说明了这位小小的客运办主任根本不明白权为何用,并且在平时的工作中,肯定凭借着自己手中的权力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否则他一定不会在干部职工大会上,面对众多人员说出如此的话来。他的行为暴露了在某些部门,领导干部的素质相当差,暴露了在干部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还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如果说这一事件没有通过相关视频曝光揭丑,不知道这样的事件还会不会在这位领导身上发生,还有多少的工作人员因为其任性行为利益受到侵害呢?他自以为权力很大,没人敢触犯他,没有想到面对政府官员的违法问题,群众不仅仅相当关注,更会有策略维权。
如此雷语是“个性”使然还是“任性”妄为?
李兆春:在每一句雷言雷语、粗口骂娘的背后,都是其高高在上的特权主义、习以为常的霸道作风在作怪。要知道领导干部频频爆出雷语、粗口,不仅不能掩饰其粗俗与无知,更容易损害政府的形象及公信力。当止,更当治!
尤其是视频中的任长春竟然说出来“国家规定是个狗屁”的雷语。如此置国家规定于不顾,是真的“带点情绪”的气话,还是说话嚣张惯了就懒得过脑子了,因此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是“个性”使然还是“任性”妄为?我看还是后者的可能性大些吧。而且不怕录音、不怕记录,如此嚣张,如此“信心”十足,想必现实中真正面对国家规定时也不会是循规蹈矩、依规办事吧。
一个普通干部就能如此无视国家规定,其底气何来?其实从根本上还是由于规定的执行和权力的监管不到位。规定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却记不在心中、落不在实处,同时,对权力的监管流于形式,沦为走过场、做面子工程,那样制度就会成为“稻草人”、成为摆设,又怎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下去或许最终就会真如任长春所说的成为“狗屁”。
事实表明,许多腐败现象的发生,都是从无视规矩和纪律开始的。如果不能刹住这股歪风,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养痈遗患,演化成大问题。因此,对待这类不敬畏规章、不遵守制度,“任性”妄为、肆意而为的领导干部,必须要下大力气去查,出重拳去治,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以铁的纪律、严的惩处实现规定制度的刚性约束。只有敬畏制度、遵守制度的领导干部才能真正成为一心为民、一心为公,有担当、有责任的领导干部。
“口出狂言”的作风“霸道病”该治
明阳:如此霸气“侧漏”的“狂言”,出自于一名正科级干部之口。按说,正科级连“芝麻官”都算不上,却因其在“单位领导班子列第一位”,“负责客运办全面工作”,“癞蛤蟆打哈欠”——口气不小,这恰恰反映了基层“一把手”作风霸道的通病。
此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用人一言堂,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说再想想,不是还没想好,而是要你别再想了;开会讨论,不是征求意见,而是要你别有意见……工作中、决策时,一旦遇到有人反对,不能随心所欲,疾在腠理的,不听不理,一意孤行;病入膏肓者,焦躁狂暴,出现“带点情绪”,口无遮拦,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这样的“一把手”,或是严重挫伤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一把手说一不二,二把手说二不一,三把手说三道四,四五把手是是是”,集体智慧难以体现;或是“拍脑袋决策、拍胸口保证、拍屁股走人”,白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或是强化绝对权力,为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大开方便之门,“霸”而后“腐”……如此种种,只会让党的事业停滞不前,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造成易患“霸道病”的病因,固然与基层“一把手”特权思维根深蒂固,常把规矩、纪律、法律抛到脑后有密切关系。但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则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孟德斯鸠曾说:“权力具有天然的膨胀性和向恶性”,“土地奶奶”罗亚平、“三气”书记马德等“落马”官员,哪一个不是大权在握,哪一个又抵挡住了肆意妄为带来的“快感”?缺乏监督,这些霸道的官员只会更霸道。
因此,根治“霸道病”,首要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有效分解和制衡,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绝不可集于一人之手。其次,要推动监督方式从封闭转向开放,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落实监督责任,把纪律挺起来、严起来的同时,发挥群众力量,开启全天候“探照灯”,形成立体监督网络,使“一把手”有权也不能“任性”。
“分权+监督”使权力不再任性,即便是“一把手”又能有多“霸道”呢?
官员“爆粗口”不能仅以停职“收场”
李志朋:纵观这些“爆粗口”、“发雷语”的干部,基本都以停职告终。但笔者认为,对于此举此现象,不能仅以“停职”收场,而应“痛定思痛”,从中看到这些任性之举背后的“猫腻”,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待,给干部队伍建设一份宝贵的经验。
一方面,拿这次山西的这位干部来说,“爆粗口”视频传出后,上级部门以对其进行停职处理。而更令我们惊讶的是这位干部长期以来一直遭受举报,所以说停职是必然,查清背后真相、破解复杂关系这才是重中之重,务必肃清这种“小山头”、“小圈子”,找出“爆粗口”背后的“罪魁祸首”,并一举歼灭之。
另一方面,官员“雷语”的频频发生,不可当作笑话,更不可当作儿戏,如何避免此举的重演、如何规范领导干部的言语举止、如何纯洁净化干部队伍这更是一道“关键题”,通过案例警示也好,发挥舆论、媒体、宣传、群众作用也罢,狠刹官员“爆粗口”、“发雷语”之风是现实所需、形势所要,重视之余更应常抓不懈。
怎样避免做“粗官”
刘海东:网络时代,官员曝粗口,特别是在公众场合,严重损害领导干部形象,是在给党政机关干部群体抹黑。这种行为警醒我们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官员出现这样的行为,一是忘记了党性修养,忘记了作为领导干部的责任,所以心中无民,哪来善语。二是心态浮躁,对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集体领导认识不清,没能理解三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个人领导不是绝对的权力和权威,所以心中无法,哪来善行。三是自我欲望膨胀,在领导干部的权力中陶醉迷糊,丧失了官出于民,应仁于民的自我认识,所以心中无我,哪来正气。
就个人而言,人是高级感情动物,党政工作纷繁复杂,领导干部难免产生负面情绪,能够把控自己情绪是领导的基本素养。因此,在工作中,官员必须能较好管控自己,在依法依规的解释中可以适时表达出不满,千万避免采取过激方式。
生活中为人处事讲求合情合理,放到党政工作中,还要守法依规,用法规依据来解决引起愤怒的问题。官员和引起问题的对象是平等的关系,都受法律约束,所以用法来解决问题是最有效也是最有说服力的。
另外,力是相互的,你粗口以对,人家也会心声不满,骂你全家,即影响自己,也影响工作,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你在给自己找茬儿。
所以说,为官要有清醒的头脑,时刻谨记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握良好的情绪,时刻牢记与民为善的古训,善者得善,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