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廉吏彭玉麟
彭玉麟(1816年——1890年),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祖籍湖南衡阳渣江,生于安徽安庆。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是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谥号“刚直”。
淡于名利 公而忘私
曾国藩是这样评价彭玉麟的:“查玉麟带兵十余年,治军极严,士心畏爱,皆由于廉以率下,不名一钱。今因军饷支绌,愿将养廉银两悉数报捐,由各该省提交军饷,不敢迎邀议叙,实属淡于名利,公而忘私。”
曾国藩是最了解彭玉麟的,因为是他发现了彭玉麟,并长期战斗共事在一起。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发现彭玉麟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邀请他参加湘军,彭玉麟因为母亲新丧要守孝三年而拒绝,是曾国藩的一席话激起了彭玉麟的极大热情。曾国藩说:“天下籍籍,父子且不相保,能长守丘墓乎。”意思是说,天下这么乱,国家不得安宁,连性命都保不住,你能安心长久地守孝吗?于是,彭玉麟毅然决然加入了湘军,在衡州与曾国藩一起创建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制船制营制章程,从此开始了他艰苦卓绝的军旅生涯。
彭玉麟果然是雄才大略,身手非凡,湘水杨波,血战湖北,他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得朝廷的格外器重,多次封官加赏。但他在名利面前,一直保持淡定的心态,不为之所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臣素无声色之好,室家之乐,惯犹不耽安逸,治军十余年,未尝营一瓦之覆一亩之殖,以庇妻子”,“臣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
一生清廉,不谋私利,为国效力,披洒肝胆。咸丰四年(1854年),彭玉麟率湘军水师配合陆师攻下田家镇后,朝廷奖赏给他四千两白银,彭玉麟一文不留,悉数转而用于救济家乡。他委托自己的叔父要用好这笔钱,救济穷苦的乡亲,并嘱托叔父一定要从中拿出一部分为家乡办所学堂,“造就几个人才”。而当他得知自己的儿子用其中两千串铜钱修葺自家破败的老屋,便勃然大怒,去信严厉指责:“何以耗费若斯,深为骇叹。”
按照清朝规定,凡文武官员于正式薪俸外,由国家另行发给养廉金一份,在离职时一次性发给,以褒奖官守如一而拒绝贪污。彭玉麟到回乡安度晚年时,应拿到的养廉银是两万一千五百余两,这笔巨额财富,买豪宅、购田产、纳小妾,过上富甲一方的生活,是绰绰有余。可彭玉麟一文不取,悉数上交国库充当军费,弄得自己回到家时,田无一垄,房无一间,真正成了彻头彻尾的“寒士”。
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还是他六辞高官。每一次都是肥缺,是别人垂涎欲滴、梦寐以求而不得的。安徽巡抚、漕运总督、兵部侍郎、兵部侍郎兼光绪皇帝大婚庆典宫门弹压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第六次是光绪八年(1882年),朝廷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在清朝,兵部尚书是从一品,是统领全国军队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其位之高,其职之显,岂不让人瞠目,彭玉麟却像前几次一样,接旨后即请辞,可朝廷未准。不久,中法战争爆发,这是国家危难之际,不能再辞。于是他临危受命,以衰病之躯奉旨赴粤,带领所部驻扎南海前线,修整虎门要塞,加强沿海完部,遣部将防守钦州、灵山。直到抗法战争胜利结束,他才上疏请辞兵部尚书之职。
彭玉麟多次辞职,拒绝高官厚禄。朝廷让他每年巡阅长江一次,封他为“长江巡阅使”,每年由国库拨给巡阅费用两万两白银,他接受了巡阅使一职,因为是国家大任,义不容辞,但巡阅费用他一文不要,掏自己的腰包为国家办事。为了节省开支,他轻车简从,有时只带着自己的侄儿,驾一叶扁舟巡阅于千里长江的风涛之上。
惩治腐败 嫉恶如仇
《清史稿》载:彭玉麟“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悚,民有怨,往往盼彭公来。”
有一年,彭玉麟路过安庆,忽有众百姓挡道拦马喊冤,彭玉麟下马将众百姓一一扶起,问明原因,原来百姓状告当地恶霸李秋升。李秋升何许人也?当朝权倾朝野李鸿章的侄儿。李秋升就是仗自己叔父的权势横行乡里、夺人妻女、无恶不作。彭玉麟经过调查,掌握了足够的证据,把李秋升抓来讯审。李秋升在公堂之上竟然敢藐视法律,且不把彭玉麟看在眼里,当彭玉麟将其恶迹一一道来,李秋升供认不讳,表现出骄横跋扈盛气凌人之气。彭玉麟大怒,断然下令:“此人不除,安庆难安宁。”这时李鸿章的弟弟急忙赶来说情,彭玉麟当仁不让,为国为民哪能为李鸿章的这张王牌而网开一面,当即下令将李秋升斩首示众。随后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信:“令侄坏公名声,想亦公所憾也,吾已为公处置讫矣。”彭玉麟在任职期间,先后弹劾处置腐败无能官吏200多人,其中不乏高官。彭玉麟的一个外甥曾任知府,因为贻误军机,也被他杀了。他甚至不惜得罪自己的恩师曾国藩而多次弹劾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彭玉麟在巡阅长江时,发现曾国荃部纲纪废弛,还亲自抓住曾国荃手下的两名战将吸食鸦片。这样的军队搁置要塞,一旦发生事变,何以御敌。为了国家利益,怎能以一己私情为重,于是彭玉麟毅然决然提笔三次弹劾曾国荃,要求朝廷革职查办,以肃军纪。致使曾国藩勃然大怒,责问彭玉麟:我的弟弟到底怎么得罪了你!彭玉麟历数曾国荃种种失察和劣迹,且以大义当前,国家为重而说服曾国藩。曾国藩毕竟是有胸怀和城府的人,自己的弟弟被查办了,还满怀真诚的给彭玉麟写了一封感谢信。
同治八年(1868年),彭玉麟巡阅长江水师会同当地督抚特参庸劣总兵副长等将弁116人,千里长江为之一震。光绪三年(1877年),彭玉麟巡阅长江时,又将诱劫友妻、谋杀其友而淫恶藐法的湖北忠义副营营官副将谭祖纶就地处决。又上奏朝廷将失察的提督刘维桢“交部严议”。光绪四年(1878年),巡阅长江时,又奏请朝廷,将精力衰弱、老而不为、不能胜任的岳州镇总兵彭昌禧开缺回藉。光绪十年(1883年),又奏请将江南水师统领万重暄、江南赣镇总兵王永胜等人革职永不叙用,同时又建议将江苏候补道朱麟成等七人一并革职,“以儆官邪而肃吏治”。接下来又参劾江南军需局道员赵继元“恃势揽权,妄自尊大”。彭玉麟这些刚直严明,铁腕惩腐的举动,令长江水师及两岸府县那些不法文武官员提心掉胆,不敢妄为,生怕有朝一日落到彭玉麟的手中。
忠贞不渝 铁血柔肠
彭玉麟从小在外婆家生活,直到长大成人。彭玉麟的外婆仁慈善良,她解救并收养了一名被坏人拐卖的孤女,做自己的养女。她就是彭玉麟的小姨,名字叫梅小姑,彭玉麟称她为梅姨。
梅小姑出身贫寒,父母早亡,在苦水里艰难长大,自从到了彭玉麟的外婆家,才过上好日子。梅小姑天资聪慧,且又眉目清秀,特别懂事,深得小玉麟的喜爱。梅小姑虽只比彭玉麟长两岁,可她作为长辈,从小对彭玉麟十分疼爱呵护。彭玉麟在私塾读书,梅小姑常年坚持早晚接送。不管阴晴风雨,苦霜飞雪,都有梅小姑接送小玉麟的身影。到了晚上,梅小姑就在书房里照顾和陪伴小玉麟读书,有时到深夜,小玉麟什么时候休息,梅小姑才依依离去。读书之余,梅小姑常听小玉麟讲一些人文故事,不时笑声郎朗,两心怡悦。梅小姑还跟小玉麟学了不少字,梅小姑天资慧颖,过目不望,小玉麟对梅小姑爱之有加。二人两小无猜,几乎形影不离。小玉麟和梅小姑一起长大,日升月落,云去云来,两人自然是日久生情。再加上小玉麟对梅小姑的特别依恋,于是两人互相爱慕,心心相印。
一天晚上,小玉麟给梅小姑讲了个“割臂疗夫”的故事,梅小姑痴痴地问:“人的肉真的可以治病吗?”小玉麟天真地点了点头:“可能有用吧,不然古书上也不会记载的。”不久,小玉麟生病了,且用药无效,难坏了小玉麟的外婆。一天晚上,梅小姑端来一碗汤药,小玉麟看到碗上有油花,细看,有一条肉沉在碗底,一切都明白了。小玉麟紧紧攥住小姑的手,泪流满面:“傻姨,你怎么可以这样做呢?”梅小姑泪水婆娑:“你不是说有用吗,即使没有用,也是我的一片诚心。”
彭玉麟十七岁那年秋天,祖母在渣江去世,玉麟要和小姑小别随父母去老家奔丧。小姑知道后,哭肿了眼睛,央求玉麟给她画一幅画,玉麟答应了她,按照她的要求画给了她。这一夜,小姑房间的灯一夜未熄,第二天,小姑又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到了晚上,小姑交给玉麟两双鞋子、四双袜子和一天一夜绣成的画:一只麒麟依偎在一枝绽放的红梅旁,互相依依不舍,含情脉脉。此画此景催人动情。小玉麟热血沸涌,紧紧地把小姑抱在怀里。
“平生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安得与人心似铁,始终不负岁寒盟。”这是彭玉麟与小姑小别后给小姑信中的一首诗。
天不怜人,地不作美,天地无情。就在两人情深难分,如胶似漆的时候,小姑忽得一种不治之病,尽管彭玉麟用尽了一切办法,可回天乏力,小姑还是去了。呼天抢地,天不言,地不语。彭玉麟跪在小姑的坟前,对天发誓:决心用自己后半生的时间和精力,画出万幅梅花,用以表达对小姑的思念和爱慕,一世情怀,忠贞不渝。
南征北战里,风涛矢石中,他没有忘记自己心爱的小姑,即使在辞官后赋闲家中,只要一有空闲,他就画梅花,孜孜不怠,终其一生,最终他还真的画了万幅梅花并创作了《咏梅百韵》,完成了他一生最大的心愿。他又在“退省庵”种了六十棵梅树,在庵里吟诗作画,借以对小姑刻骨铭心的爱和纪念,小姑那幅《麒麟梅花图》始终陪伴他一生。(杲继普)
淡于名利 公而忘私
曾国藩是这样评价彭玉麟的:“查玉麟带兵十余年,治军极严,士心畏爱,皆由于廉以率下,不名一钱。今因军饷支绌,愿将养廉银两悉数报捐,由各该省提交军饷,不敢迎邀议叙,实属淡于名利,公而忘私。”
曾国藩是最了解彭玉麟的,因为是他发现了彭玉麟,并长期战斗共事在一起。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发现彭玉麟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邀请他参加湘军,彭玉麟因为母亲新丧要守孝三年而拒绝,是曾国藩的一席话激起了彭玉麟的极大热情。曾国藩说:“天下籍籍,父子且不相保,能长守丘墓乎。”意思是说,天下这么乱,国家不得安宁,连性命都保不住,你能安心长久地守孝吗?于是,彭玉麟毅然决然加入了湘军,在衡州与曾国藩一起创建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制船制营制章程,从此开始了他艰苦卓绝的军旅生涯。
彭玉麟果然是雄才大略,身手非凡,湘水杨波,血战湖北,他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得朝廷的格外器重,多次封官加赏。但他在名利面前,一直保持淡定的心态,不为之所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臣素无声色之好,室家之乐,惯犹不耽安逸,治军十余年,未尝营一瓦之覆一亩之殖,以庇妻子”,“臣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
一生清廉,不谋私利,为国效力,披洒肝胆。咸丰四年(1854年),彭玉麟率湘军水师配合陆师攻下田家镇后,朝廷奖赏给他四千两白银,彭玉麟一文不留,悉数转而用于救济家乡。他委托自己的叔父要用好这笔钱,救济穷苦的乡亲,并嘱托叔父一定要从中拿出一部分为家乡办所学堂,“造就几个人才”。而当他得知自己的儿子用其中两千串铜钱修葺自家破败的老屋,便勃然大怒,去信严厉指责:“何以耗费若斯,深为骇叹。”
按照清朝规定,凡文武官员于正式薪俸外,由国家另行发给养廉金一份,在离职时一次性发给,以褒奖官守如一而拒绝贪污。彭玉麟到回乡安度晚年时,应拿到的养廉银是两万一千五百余两,这笔巨额财富,买豪宅、购田产、纳小妾,过上富甲一方的生活,是绰绰有余。可彭玉麟一文不取,悉数上交国库充当军费,弄得自己回到家时,田无一垄,房无一间,真正成了彻头彻尾的“寒士”。
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还是他六辞高官。每一次都是肥缺,是别人垂涎欲滴、梦寐以求而不得的。安徽巡抚、漕运总督、兵部侍郎、兵部侍郎兼光绪皇帝大婚庆典宫门弹压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第六次是光绪八年(1882年),朝廷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在清朝,兵部尚书是从一品,是统领全国军队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其位之高,其职之显,岂不让人瞠目,彭玉麟却像前几次一样,接旨后即请辞,可朝廷未准。不久,中法战争爆发,这是国家危难之际,不能再辞。于是他临危受命,以衰病之躯奉旨赴粤,带领所部驻扎南海前线,修整虎门要塞,加强沿海完部,遣部将防守钦州、灵山。直到抗法战争胜利结束,他才上疏请辞兵部尚书之职。
彭玉麟多次辞职,拒绝高官厚禄。朝廷让他每年巡阅长江一次,封他为“长江巡阅使”,每年由国库拨给巡阅费用两万两白银,他接受了巡阅使一职,因为是国家大任,义不容辞,但巡阅费用他一文不要,掏自己的腰包为国家办事。为了节省开支,他轻车简从,有时只带着自己的侄儿,驾一叶扁舟巡阅于千里长江的风涛之上。
惩治腐败 嫉恶如仇
《清史稿》载:彭玉麟“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悚,民有怨,往往盼彭公来。”
有一年,彭玉麟路过安庆,忽有众百姓挡道拦马喊冤,彭玉麟下马将众百姓一一扶起,问明原因,原来百姓状告当地恶霸李秋升。李秋升何许人也?当朝权倾朝野李鸿章的侄儿。李秋升就是仗自己叔父的权势横行乡里、夺人妻女、无恶不作。彭玉麟经过调查,掌握了足够的证据,把李秋升抓来讯审。李秋升在公堂之上竟然敢藐视法律,且不把彭玉麟看在眼里,当彭玉麟将其恶迹一一道来,李秋升供认不讳,表现出骄横跋扈盛气凌人之气。彭玉麟大怒,断然下令:“此人不除,安庆难安宁。”这时李鸿章的弟弟急忙赶来说情,彭玉麟当仁不让,为国为民哪能为李鸿章的这张王牌而网开一面,当即下令将李秋升斩首示众。随后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信:“令侄坏公名声,想亦公所憾也,吾已为公处置讫矣。”彭玉麟在任职期间,先后弹劾处置腐败无能官吏200多人,其中不乏高官。彭玉麟的一个外甥曾任知府,因为贻误军机,也被他杀了。他甚至不惜得罪自己的恩师曾国藩而多次弹劾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彭玉麟在巡阅长江时,发现曾国荃部纲纪废弛,还亲自抓住曾国荃手下的两名战将吸食鸦片。这样的军队搁置要塞,一旦发生事变,何以御敌。为了国家利益,怎能以一己私情为重,于是彭玉麟毅然决然提笔三次弹劾曾国荃,要求朝廷革职查办,以肃军纪。致使曾国藩勃然大怒,责问彭玉麟:我的弟弟到底怎么得罪了你!彭玉麟历数曾国荃种种失察和劣迹,且以大义当前,国家为重而说服曾国藩。曾国藩毕竟是有胸怀和城府的人,自己的弟弟被查办了,还满怀真诚的给彭玉麟写了一封感谢信。
同治八年(1868年),彭玉麟巡阅长江水师会同当地督抚特参庸劣总兵副长等将弁116人,千里长江为之一震。光绪三年(1877年),彭玉麟巡阅长江时,又将诱劫友妻、谋杀其友而淫恶藐法的湖北忠义副营营官副将谭祖纶就地处决。又上奏朝廷将失察的提督刘维桢“交部严议”。光绪四年(1878年),巡阅长江时,又奏请朝廷,将精力衰弱、老而不为、不能胜任的岳州镇总兵彭昌禧开缺回藉。光绪十年(1883年),又奏请将江南水师统领万重暄、江南赣镇总兵王永胜等人革职永不叙用,同时又建议将江苏候补道朱麟成等七人一并革职,“以儆官邪而肃吏治”。接下来又参劾江南军需局道员赵继元“恃势揽权,妄自尊大”。彭玉麟这些刚直严明,铁腕惩腐的举动,令长江水师及两岸府县那些不法文武官员提心掉胆,不敢妄为,生怕有朝一日落到彭玉麟的手中。
忠贞不渝 铁血柔肠
彭玉麟从小在外婆家生活,直到长大成人。彭玉麟的外婆仁慈善良,她解救并收养了一名被坏人拐卖的孤女,做自己的养女。她就是彭玉麟的小姨,名字叫梅小姑,彭玉麟称她为梅姨。
梅小姑出身贫寒,父母早亡,在苦水里艰难长大,自从到了彭玉麟的外婆家,才过上好日子。梅小姑天资聪慧,且又眉目清秀,特别懂事,深得小玉麟的喜爱。梅小姑虽只比彭玉麟长两岁,可她作为长辈,从小对彭玉麟十分疼爱呵护。彭玉麟在私塾读书,梅小姑常年坚持早晚接送。不管阴晴风雨,苦霜飞雪,都有梅小姑接送小玉麟的身影。到了晚上,梅小姑就在书房里照顾和陪伴小玉麟读书,有时到深夜,小玉麟什么时候休息,梅小姑才依依离去。读书之余,梅小姑常听小玉麟讲一些人文故事,不时笑声郎朗,两心怡悦。梅小姑还跟小玉麟学了不少字,梅小姑天资慧颖,过目不望,小玉麟对梅小姑爱之有加。二人两小无猜,几乎形影不离。小玉麟和梅小姑一起长大,日升月落,云去云来,两人自然是日久生情。再加上小玉麟对梅小姑的特别依恋,于是两人互相爱慕,心心相印。
一天晚上,小玉麟给梅小姑讲了个“割臂疗夫”的故事,梅小姑痴痴地问:“人的肉真的可以治病吗?”小玉麟天真地点了点头:“可能有用吧,不然古书上也不会记载的。”不久,小玉麟生病了,且用药无效,难坏了小玉麟的外婆。一天晚上,梅小姑端来一碗汤药,小玉麟看到碗上有油花,细看,有一条肉沉在碗底,一切都明白了。小玉麟紧紧攥住小姑的手,泪流满面:“傻姨,你怎么可以这样做呢?”梅小姑泪水婆娑:“你不是说有用吗,即使没有用,也是我的一片诚心。”
彭玉麟十七岁那年秋天,祖母在渣江去世,玉麟要和小姑小别随父母去老家奔丧。小姑知道后,哭肿了眼睛,央求玉麟给她画一幅画,玉麟答应了她,按照她的要求画给了她。这一夜,小姑房间的灯一夜未熄,第二天,小姑又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到了晚上,小姑交给玉麟两双鞋子、四双袜子和一天一夜绣成的画:一只麒麟依偎在一枝绽放的红梅旁,互相依依不舍,含情脉脉。此画此景催人动情。小玉麟热血沸涌,紧紧地把小姑抱在怀里。
“平生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安得与人心似铁,始终不负岁寒盟。”这是彭玉麟与小姑小别后给小姑信中的一首诗。
天不怜人,地不作美,天地无情。就在两人情深难分,如胶似漆的时候,小姑忽得一种不治之病,尽管彭玉麟用尽了一切办法,可回天乏力,小姑还是去了。呼天抢地,天不言,地不语。彭玉麟跪在小姑的坟前,对天发誓:决心用自己后半生的时间和精力,画出万幅梅花,用以表达对小姑的思念和爱慕,一世情怀,忠贞不渝。
南征北战里,风涛矢石中,他没有忘记自己心爱的小姑,即使在辞官后赋闲家中,只要一有空闲,他就画梅花,孜孜不怠,终其一生,最终他还真的画了万幅梅花并创作了《咏梅百韵》,完成了他一生最大的心愿。他又在“退省庵”种了六十棵梅树,在庵里吟诗作画,借以对小姑刻骨铭心的爱和纪念,小姑那幅《麒麟梅花图》始终陪伴他一生。(杲继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