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读史随笔

宋璟为官之道

  宋璟,今河北人,睿宗、玄宗两朝宰相。宋璟为相,虽历经坎坷,但终不移报国之心,他为人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又精于吏治,是中兴名相,辅佐玄宗开创了“开元之治”的繁荣局面。
  关心民众疾苦,保护百姓利益。神龙元年(705),宋璟升任吏部侍郎兼谏议大夫、内供奉,后改任黄门侍郎。时韦后与武三思私通,祸乱朝纲,宋璟多次警告她不要干涉朝政,因而得罪武三思,被贬到贝州当刺史。而当时的贝州是武三思的封邑,“时河北频遭水潦,百姓饥馁”,武三思不顾水患灾情和颗粒无收的现状,不管百姓的死活,遣人到贝州强征其在贝州封户租税,宋璟抵制武三思家奴和爪牙的横征暴敛,拒不交纳赋税,使贝州人民避免了一次人为的灾难,保护住了百姓的利益。武三思恼羞成怒,上书中宗诬陷宋璟,遂使他终中宗之世,一直出任外官,先后调任杭州、扬州刺史。但宋璟每到一处,竭尽全力为百姓办好事,“在官清严,人吏莫有犯者”,深受民众的拥护。
  勇于革除弊政,敢于犯颜直谏。中宗时期,外戚和诸公主干预朝政,吏治腐败,贪污成风,当时有一种授官形式叫“斜封官”,只要出三十万,既可当官,并不走正规程序,这无异于助长恶风恶习。这些斜封官有的大字不识,只知搜刮、虐待百姓。宋璟上书睿宗,请求罢免斜封官,广纳忠良,共罢免了斜封官数千人,纲纪为之一振。同时,宋璟还恢复了三拴制度,不论地位高低、交情亲疏,均唯贤是举、赏罚分明。开元五年,宋璟随玄宗巡察东都,路过今河南的陕县,由于山高路窄、很难行走,玄宗大怒,要罢免当时的河南尹李朝隐和负责一路大小事务的知顿使,宋璟进谏说:“陛下方事巡幸,今以此罪二臣,恐将来民受其弊。”玄宗听后自觉理亏,于是免去了二人之罪。
  为人刚正不阿,居官秉公执法。宋璟个性耿直,匡正玄宗的失误,很受玄宗的器重。开元十三年(725) 十二月,唐玄宗很喜欢的一个宦官叫王毛仲,他的女儿要出嫁,朝廷上下,巴结他的人很多。唐玄宗问他还缺什么。王毛仲说有一位客人请不来。唐玄宗说:“知汝所不能致者一人耳,必宋璟也。”王毛仲回答是的。到婚礼那天,宋璟过中午才到,一杯酒尚未饮完,便声称肚疼就起身告辞回家了。众人见宋璟如此敢作敢为,自此宋璟刚正不阿的名声传播开来。长安四年,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被人告发请星相家李弘泰为他占卜吉凶,涉嫌谋反。宋璟奏请武则天严加惩处,武则天打圆场道,并不想追究。宋璟说:“易之等事露自陈,情在难恕,且谋反大逆,无容首免。请勒就御史台勘当,以明国法。”武则天不禁面露不悦之色,宋璟一再坚持,才不得不把张易之送御史台查办,但很快就又被特赦放出。在武则天的授意下,张易之向宋璟登门谢罪,宋璟坚决不见,对左右说:“公事当公言之,若私见,则法无私也。”可见,宋璟秉公办案,执法如山,得到了百官的称颂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