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案例选登

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张引受贿获刑11年

现代快报网5月21日电(通讯员 省检 记者 陶维洲)今天上午,江苏省检察院发布,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张引贪腐案件。

张引,男,54岁,江苏省涟水县人,徐州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原徐州市政协副主席,中共徐州市泉山区委原书记。2013年7月8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对其立案侦查。经查,张引在徐州市原九里区以及泉山区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收受个人及下属单位贿赂的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146余万元;滥用职权,违反规定擅自决定发放奖金共计1000余万元,张引个人实得人民币50余万元,致使国家财产直接损失1000余万元。2014年5月15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张引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没收财产二十万元;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一年。

张引的犯罪特点,一是“合法”外衣,作案手段新颖。纵观张引的作案手法,无论是滥用职权决定发放“奖金”,还是收受下级单位贿赂的“奖金”,都披着“合法”的“奖金”外衣。自以为是“打擦边球”,钻法律空子,给人一种就算收了钱,也是不合适的违纪行为,尚构不成犯罪的假象。二是人员特殊,赃款来源特殊。张引案件涉及人员广泛,主要是区、街道的领导干部。下级单位以“奖金”名义送给张引的贿赂来源于单位财政,张引滥用职权决定发放的“奖金”来源于泉山区政府财政,都是单位的公款,因而其犯罪行为,不管是滥用职权还是受贿,都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损失。三是败坏了当地官场风气和政治生态。张引大肆收受下级以奖金名义的贿赂,滥用职权违规发放奖金的行为,一度导致泉山区党政机关风气浊化,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发放奖金,下级公开以奖金名义给上级送钱。由于泉山区机关干部奖金名目多,收入明显比其他区县和市级机关多,导致干部正常调动交流阻力很大。

说起张引的犯罪原因,主要有4点。一是法律意识淡薄,侥幸心理明显。法律意识淡薄是张引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作为泉山区区委书记,张引奉行的是“两面派”做法,台前大作廉政报告,幕后大肆收受贿赂,其廉政意识仅仅停留在嘴上,并未植入思想。张引的前任书记董锋因为受贿被检察机关查处,其所获取的教训仅是收受贿赂时要有“合法”的外衣,而不是给自己筑起一道廉政防线。张引在悔过书说:“自己是心存侥幸,希望通过“合法”的外衣为其腐败变质找说法。”二是学习流于形式,理想信念缺失。张引曾经也是一个办事公道公平,认真负责的领导干部,但是由于不注重学习,信仰逐渐淡薄,失去了理想,没有了方向。他在悔过书中谈到:“学习时党内文件一目十行,党纪法规当成摆设,培训当成休闲放松。”学习流于形式,导致了其对党的方针政策、党纪党规的认识非常肤浅,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思想上没有了是非界限,心理上没有了敬畏感。置法律于不顾,放纵权力,拿党纪国法当儿戏,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三是私心私欲膨胀,过度追求金钱。担任区委书记后,权力更大了,收受钱物一年比一年多,扭曲的价值观、人生观让其偏离了人生正确的轨道,让其利欲熏心、自私贪婪。丧失了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原则;背弃了当初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誓言。获取金钱、贪图享受占据了张引的思想、侵蚀了他的灵魂,在物质面前,放弃了抵抗,最终倒在了陷阱里。四是宗旨意识萎缩,价值观念扭曲。随着思想蜕变,张引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了。想百姓的事少,想自己的事多了,为百姓办实事少,为自己及少数人谋私利多了。看着那些老板住豪宅开好车,穿名牌出入高档会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既有经济地位,又有政治地位。比比自己,没日没夜地加班,每个月就拿这点工资,觉得太亏了。心里失衡,价值观念的扭曲,使得张引在金钱的诱惑下一天天丧失了共产党员的爱民之心、为民之情,内心的贪欲战胜了良知最终蜕变成为一名只知道追求金钱、享乐的腐败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