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县教育局原局长贪污900多万获刑20年
现代快报网5月21日电(通讯员 省检 记者 陶维洲)今天上午,江苏省检察院发布睢宁县教育局原局长梁龙卫受贿、贪污案件。
梁龙卫,男,1964年8月出生,汉族,江苏睢宁人,大学文化,睢宁县教育局原局长。2014年3月25日,因涉嫌受贿罪、贪污罪被睢宁县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经查,2001年至2014年3月,梁龙卫在担任睢宁县民政局副局长、双沟镇党委书记、县教育局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多次收受多人贿赂,合计人民币891万余元,并为相关人员在承揽工程及职务调整、工作调动等方面谋取利益;梁龙卫与其妻施小红共谋,利用梁龙卫担任睢宁县教育局局长的职务之便,先后12次收受多名教育系统职工贿赂,合计人民币25.5万元,并为上述人员在工作调动等事项上谋取利益。另查明,梁龙卫利用担任睢宁县教育局局长的职务之便,借该局订购服装之机,侵吞某服装店退回给该局的预付款10万元。2015年3月31日,睢宁县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和贪污罪数罪并罚,判处梁龙卫有期徒刑二十年,没收财产303万元。
梁龙卫的犯罪特点是,见“财”就收,涉案款物数额巨大。梁龙卫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所送的财物,包括现金、购物卡、房屋、汽车、玉器、家具、字画、烟酒等,基本“来者不拒”、“见财就收”;逢“人”就要,涉案人员众多。涉案人员多,窝案、串案和案中案是梁龙卫案件查处过程中的一大特点。梁龙卫案件共涉及证人400余人,因梁龙卫案件被立案查处的有7人,这些涉案人员大多是教育局领导干部,也有教育局普通职工、学校老师、教辅用材供应商、教育工程建筑商等等;从“蝇”到“虎”,涉案时间长。梁龙卫原来也是一名优秀的干部,30年的工作生涯历经军队服役、县委办办事员、乡镇和教育局领导,有能力、能办事、善办事,以拿人钱财为人办事为模式,隐蔽很深。在其15年的领导生涯中,梁龙卫一直收受钱物直至案发,具有显著的延续性;遇“毛”就拔,涉及领域多。梁龙卫分别在工程承揽、教师招考、教干提拔、工作调动、调整工作岗位、装修乔迁、采购器材物品、评先晋级、扩室增人、分配拨付专项资金、校庆创星级、推销杂志物品、卖校服纯净水文化用品、逢年过节等几十个方面收受贿赂;见“利”忘义,社会危害大。梁龙卫任教育局局长七年来,不把心思放在教育事业上,反而任人唯钱,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作,每个位置待价而沽,致使教职员工为了要位置、保位置、挪位置,挖空心思,用钱财投其所好,满足其贪欲,使教育事业深受其害。
说起他的犯罪原因,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面对诱惑,放松警惕。梁龙卫在收受财物的过程中犯罪心理具有典型性。面对诱惑,起初其也是坚决抵制,但是在各种利益长期诱惑下,心理防线逐步瓦解,从收第一笔的担心害怕到最后来者不拒,大肆敛财,把自己推进犯罪的深渊。悔过书中,他写到“我没有珍惜领导的信任,没有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把握住自己善始善终,而是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和管理,经受不住权利和金钱的诱惑,逐步变化、变质。”
二是爱慕虚荣,交友不当。梁龙卫面对身边人的吹捧,逐渐看不清自己,迷失自我,走入歧途。他在悔过书中曾写到:“有些人打着友情的幌子,透过表面虚伪的面孔,可以看到他们肮脏的内心和获利的本质。交友不当害了我,我成就了他们的今天,他们也让我走到了今天,葬送了明天。”
三是贪念作祟,奢靡享受。梁龙卫从一开始的坚决抵制到后来的收受索要,直到最后的肆无忌惮,来者不拒,其归根结底,还是其内心贪念在作祟。面对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不良影响,党员干部的操守和品质逐步抛于脑后,一味过度追求奢靡享受。
客观方面,一是内外监督不力。为了防止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睢宁县教育部门联合其他部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措施,但在实际落实中却大打折扣,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么成为虚无,要么沦为走过场,使良好的监管制度形同虚设。
二是法制观念淡薄。梁龙卫曾在部队服役过,还在基层锻炼了很多年,经过党和国家的多年培养,其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一开始还是比较高的,然而后来却忽视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放松了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最终在外界的诱惑和“糖衣炮弹”的攻击下,没有经得起考验。其在被立案查处后,仍然认为为了处好关系逢年过节收受他人所送钱物,是“正常现象”,不是什么问题,殊不知这也是违法犯罪行为,可见其法律知识是何等欠缺。
三是制度漏洞是重要原因。行贿人为了尽可能地从教育系统捞取好处,势必会用钱物疏通关系,尤其是教育系统的一把手。行受贿等犯罪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管理松散、监督不力、程序不严等制度漏洞上。如睢宁县教育系统实行校长组阁制,表面上是制度创新,由集体共同决策,但是该制度在实际落实中还是由一把手说了算,最终成为梁龙卫谋取私利的工具。
梁龙卫的贪腐行为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一是造成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梁龙卫利用掌握全县教育资源的职权优势,在教育资源分配、人员调动方面大做文章,谋取私利,严重打破该县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损害了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质量。二是严重损害教育系统形象。梁龙卫贪污、受贿案件,不仅牵出教育系统其人员贪污受贿案件6件9人,也带出了该县中小学教师升职调动暗箱操作等问题,正是睢宁教育系统这少数“蛀虫”,对睢宁教育系统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影响。三是对教育领域造成巨大财产损失。教育是民生领域的重点,梁龙卫利用教育局局长的职权多次收受贿赂,并在承揽工程等方面为行贿人谋取利益,也导致该县教育系统个别工程质量存在瑕疵甚至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