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一线通南北

抗日战争时期,临江的仪征曾经是我党地下交通的重要枢纽。独特的地理位置、得力的党组织领导、高觉悟的军民,是地下交通线形成的基础。这条交通线,北通淮南,南达上海,是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淮南党政军机关联系苏南根据地、上海地下党的主要通道。仪征当地党组织和广大军民,当年为建立并保护地下交通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日本侵略军妄图趁机消灭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当年4月,在叛徒引领下,日军占领仪征抗日根据地中心谢集,大肆袭击、屠杀抗日军民,控制仪征到天长的交通,增设据点,一般相距20华里左右,以点提线,带动全面,推行伪化。抗日军民被据点分割,难以动弹。

从苏南经仪征到淮南中心根据地的交通线,当时主要有三条:一是在镇江渡江,经瓜洲、仪征朴树湾、月塘,然后走樊集,抵达淮南;二是在镇江、高资等地渡江,在仪征十二圩一带上岸,经新城、月塘到根据地;三是在江南龙潭、下蜀一带渡江,在仪征大河口(小河口)、沙窝子一带登陆,经枣林岗、月塘到根据地。100多公里,全靠步行,走一次需4天。

1942年8月至年底,上海地下党的负责人及工人、学生中的党员、积极分子和进步文化人士、民主人士,大部分经仪征地下交通线进入淮南根据地。1942年8月,上海之江、大厦等大学的20多名教授、助教,120多名学生,南通农学院部分师生,还有知识界著名人士胡风、韦悫等经过仪征到淮南根据地办学。1943年,潘汉年、刘长胜等地下党负责人,经仪征古井、月塘到华中局。1943年4月22日,抗大九分校的近千名干部、学员,由下蜀与龙潭之间渡江,经胥浦进入淮南根据地。此外,谭震林、陈光等淮南、苏南根据地的党政军负责人、不少重要文件、许多军需物资,均经仪征往来大江南北。仪征成为江畔一颗闪耀着希望的红星。

保护地下交通线,是抗日根据地党政机关的重要任务。以时任中共仪征县委书记李代耕、县长魏然为代表的县委县政府,一方面组织武装力量在前沿地区打击敌人,惩办汉奸特务;一方面分化瓦解敌伪人员,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以保证这一地区的相对稳定。仪征胥浦的武工队先后镇压了伪军情报主任、三十里铺日伪军情报员,处决了为敌人效劳的伪乡长,沿江逐步成为巩固的游击根据地,沙窝子、小河口等成为地下交通的过江重要通道,区、乡民主政府能秘密组织大批民船接送过江部队和物资。1944年12月27日,新四军第1师离开苏中地区渡江南下苏浙皖边区。西路由师长粟裕率第3旅第7团晚上经仪征分批渡江,仪征动员了大批船员,组织了数百民工协助运送物资,并负责粮草供应。抗大九分校近千人渡江北上,县委组织兵力警戒保卫,护送他们安全通过交通线。

许多人为这条交通线的安全流过血。高庆山是仪征南门一带的一名普通船民,1943年3月的一天中午,两个伪军押着一个姓郭的“生意人”来乘船。这人常坐高庆山的船,高庆山知道他是地下交通员。高庆山趁两个伪军谈得起劲,向郭点头示意,不一会儿,船行出潘家河口,一个伪军去船头小便,高噘嘴示意动手,郭猛地站起来朝那伪军撞去,伪军一头栽下了江,高抄起木桨一下子打昏了另一个伪军,给郭松绑。小河口陈庄的农民赵广俊,被日伪军抓到南京下关牢中,要他指认一位在小河口活动的共产党。赵广俊认出那人的确是干抗日工作的,名叫陈玉堂(真名周礼全),与自己很熟,但他任凭敌人毒打,死不承认这个陈玉堂是地下交通员。地下交通员、当地人景长元不幸被日伪军抓去活埋,至死未泄漏半点地下交通线的秘密。

正是依靠党组织的有力领导,依靠地下交通线上所有战士的勇敢、机智和广大老百姓的支持,这条地下交通线自建立到抗战胜利,先后安全护送省委负责人和各级干部、党内外骨干200余人,其他抗日军民数千人,从未发生过问题。(殷勇 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