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域外扫描

新西兰廉洁见闻之一 违法不可能侥幸逃脱受罚

    透明国际公布的廉政指数表明,新西兰的清廉指数曾多次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其与新加坡并列第一,2012年其与丹麦、芬兰并列第一,2016年其与丹麦并列第一。作为南半球一个人口仅有460多万的蕞尔小国,在管理上虽有国小人少的优势,但能成为众人羡慕的“人间天堂”,其治国理政方面确实有一些独特之处,很多方面也确实值得我们的借鉴和学习。

  新西兰给人的感觉是,只要你违法了,就不可能侥幸逃脱受罚,这一点体会最深的就是在旅途中的超速现象。那年在澳洲游学时,我曾趁着寒假与朋友同学一起自驾游了新西兰的南北岛。一路上,多数日子我们都在阴雨绵绵中穿行,在离开南岛最北端的纳尔逊(Nelson)小镇时,意外地撞上了一个难得的阳光灿烂的好日子。在明媚的阳光下,大伙儿的心情格外兴奋,一路都笑声不断,车子驶出弯弯曲曲的山路后,恰好看到了一个加油站,当司机给我们的车加满油后,就想试试这辆新租来的车动力性能究竟如何,他便一脚油门猛踩到底,车速一下就飚过了100迈。司机兴奋地对我们说:“这辆车的性能还真是不错。”话说着,这车的速度也就降下来了。可没到两分钟,迎面就开来了一辆全身颜色花花绿绿的警车。停车后,从车上下来一位警察,他始终笑眯眯地听我们解释为何会超速的原因,还问我们:“喜不喜欢新西兰?”还让我们与五颜六色的警车一起拍了照片,但即使这样也没能阻碍他当场给我们开罚单。就这一脚油门,我们被罚款了120新元,在给我们之后的旅程留下一路懊恼的同时,也让我们从此不敢再有任何超速行为的发生。后来我们在荒无人烟的马路上驾驶时,还是时不时地会看到有其他超速的车辆,但没过多久,我们就会看到超速的车辆依然会被拦停在公路旁边——毫无例外地被警察逮住并开出罚款单。

  虽然在19世纪后半期,随着华工淘金业的兴起、海外排华浪潮的涌现和中国国运的式微,新西兰作为环太平洋淘金业一个分支,也曾一度出现过排华现象,并于1881年通过了排华的《华人移民法案》(Chinese Immigrants Act)。但如今的新西兰早已旧貌换新颜,是一个富有而高福利的国家。政治上,实行的是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是英联邦成员国之一;经济上,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从一个农业经济成功转变为具有国家竞争力的工业化自由经济,羊毛、羊肉、奶制品和鹿茸的出口居世界第一。

  耐人寻味的是,即便是经常居世界清廉榜首,新西兰也有滥用职权之类的腐败案件时不时地会见诸报端,尽管这些案件与腐败严重国家的那些事儿相比,真的可谓是小巫见大巫。比如2004年,时任新西兰总理的海伦·克拉克,因护卫她的警察和部长为保证她能及时赶上在惠灵顿举行的国际橄榄球锦标赛开幕式,其车队在去往基督城(Christchurch)机场的路上严重超速(平均时速达128.5公里,超过每小时100公里的限速),结果两名警卫西蒙·雷蒙德和伊恩·霍华德以及一名平民司机均因此被罚款了675新西兰元,她自己也不得不出面来向国人道歉。新西兰国会议长尼克·史密斯也曾因乱停车被警察罚款,他“不经意”地用国会信笺陈述理由,结果被舆论认为是试图利用公权来影响私事的处理,最终因此牵连“抱憾”辞职。

  1996年进入新西兰议会后成为新西兰首位华裔议员、华裔内阁部长、新西兰民族事务和妇女事务部长的黄徐毓芳女士,因涉嫌使用公款报销其丈夫海外旅行费用最后被迫于2010年11月12日辞职。原因是新西兰议会规定,任职多年的国会议员(部长)和配偶出国度假,可获得一定数额的政府补助,但旅行期间不得进行经营活动。黄徐毓芳和她丈夫于2008年底在海外旅行期间,其丈夫代表任职的连云港气垫船公司与新西兰太平洋气垫船公司签订了一笔订单,黄徐毓芳出席了签字仪式。事后她以度假名义报销了差旅费,其丈夫的开销也得到相应补偿。此事被披露后,她不得不迫于压力而选择辞职。当年黄徐毓芳的辞职也曾在华人圈中曾引过一阵巨大的反响。

  多年来,新西兰政府官员因利用职权涉嫌超速、乱停车,或逃避酒精检测,或谩骂旅馆服务员,或用公款买杯咖啡或用公款买瓶红酒而最终被迫辞职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一方面说明人性的弱点具有共同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新西兰对公职人员行为的约束与监督之严格,非同寻常。

  (作者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