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散文

端午,对生命的礼赞

端午节,让人们将快节奏的脚步稍稍放慢,细细品味节日的本质意义。

南朝梁《荆楚岁时记》载:“屈原以是日死于汨罗,人伤其死,所以并舟楫以拯之,今之竞渡是其遗迹。”在民间食俗中,粽子原本是人们投入江中拯救屈原生命的。今天,不论赛龙舟,还是吃粽子,都是节日内涵的承载形式,而追根溯源,端午节原本是一场关于生命的执着礼赞。及至后来,端午节又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一般,农历五月,天气燥热,蛇虫繁殖,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后来人们逐渐发现,在五月五日前后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有助于禳解灾异、祛除五毒。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民俗惯例。

从对伟人生命的营救,到对自我生命的细心呵护,端午节从精神到形式,都与生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对于我们这个拥有两千多年文化传承的民族来说,民族的精神具体是什么,或许很难用几个词、几句话来概括。民俗民风有时也会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但这绝不代表精神的逝去。犹记得当年汶川8.0级大地震撼动半个中国的时候,当十万同胞生命消逝的时候,当一场生死营救牵动整个国人眼泪和目光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什么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力量;举国哀悼的日子里,悲鸣的警笛、静穆的神情、祈福的烛光、一声声震撼人心的“汶川雄起,中国加油”,都让我们明白,什么叫做民族的高贵精神。灾难面前,国人对死者的尊重,对生者的温暖,都注定刻入我们的骨髓,融入我们的血脉,积淀成为传承不息的中国魂。那么,这一次,谁还会说,凝聚民族的精神在被逐渐遗忘?灾难后,向着希望行走的人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

所以,在缅怀伟人、重温民俗的同时,我们更加懂得了一个民族对于生命的执着,不仅仅是遥远的故纸堆中的故事乃至传说,更是推动一个国家前行的力量,成就一个民族屹立不倒的灵魂。

有人说,近代中国的种种文化乱象,大抵出在太想走进现代而急于割掉传统的脐带。而事实上,有些传统不仅可以和现代社会并行不悖,还可能是现代化的“文化助推器”。是的,如果不是秉承高贵的精神,又何来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生命故事?如果不是溶于血脉的道德传承,又何来照耀世界的人性光辉?

端午节,这是我们民族的节日,是一个民族对于生命的最高礼赞。(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