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监督执纪 护航“6 23”灾后重建
6月17日上午,阜宁县板湖镇孔荡村安置点282户群众参加公开摇号选房。至此,盐城市“6 23”灾后重建20个集中安置点5164套55万平方米灾民新居全部建成交付,受灾群众喜圆安居梦。
灾后重建一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廉洁重建、阳光重建为目标,切实加强重建资金跟踪审计、监督检查、灾后安置点项目建设施工督查等工作,成为重建点上的监督员、工程一线的审计员、安置区里的好风景。
总投资11亿元,涉及5164户受灾群众、20个集中安置点、30533平方米公共建筑……重建投入大、工程项目多,社会和群众关注度高。如何实现救灾资金物资和重建项目“平稳落地”、“安全上路”,高效运转的执纪监督是关键。为此,市纪委统筹协调各方监督力量,会同审计、财政、民政、卫生等部门及灾区地方纪委,组建4个监督检查组,依托联席会议、联合检查等工作机制,对灾后重建开展同步监督、全程监督,形成纵横贯通的“大监督”体系。
救灾物资是灾后重建的基础和保障,管理决不能有丝毫差错。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一线、分片包点,仔细核查资金物资发放情况,确保资金物资来得清楚、去得明白、手续完备。纪检监察审计组以资金走向为主线,对社会捐赠款物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审计,督促相关单位整改捐赠物资拨付不及时、分配使用不规范等11个问题。
“不知道安置房何时能够建成,我们期待早日住上新房,开始新生活。”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的重建工程,该市坚守经得起历史检验这一底线,坚持时效性与规范性相统一,努力实现提速不越轨、加快不违规。纪检监察审计组跟踪审计全面提速增效,做到工程结算监督与工程审价结算同步、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与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编制同步、审计揭示问题与促进落实审计整改同步,共提出审计监督意见9条,保障了工程又好又快建设。

针对大灾过后百废待兴、各种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挺纪在前,对灾后重建中的作风不实和违纪违规行为“零容忍”。
据统计,一年来,全市共调查核实涉灾信访举报21件,督促相关单位解决群众反映问题31个,对9名作风粗暴的党员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对救灾资金使用不规范的3家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提醒,从快从重查处假借灾民名义出售小麦以及挪用、截留救灾物资资金、安置点房屋质量不合格、违规领取租房补贴等4起问题。(盐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