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实施涉农惠农资金“三个一”监管机制
管住“微权力” 整治“微腐败”
东台实施涉农惠农资金“三个一”监管机制
近日,东台市“正风肃纪镇村行”检查组赴富安镇安澜村的田间地头,了解惠农资金的发放情况。村民丁龙富反映没有收到秸杆还田补助款,镇纪委书记王冲当即打电话给镇农经中心负责人,农经中心负责人将丁龙富的一折通存折本拿到镇农商行打印,显示丁龙富的150元秸杆还田补助款5月份已发放到账。丁龙富看到打印后的一折通存折本,连声说新政策好。
近年来,该市针对少数村干部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截留挪用涉农惠农专项资金等情况,结合开展“正风肃纪镇村行”专项行动,认真解决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着力构建涉农惠农资金“三个一”监管机制,即:一线核查、一键举报、一折兑付。今年以来,该市立案查处涉农惠农资金案件47件,党政纪处理27人,通报典型案例5起,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和涉农惠农资金方面的信访举报,同比分别下降54%和39%。
“拉网式”一线核查,及时查纠问题
该市按照“职能部门专业查、镇区依据属地查、市镇村三级联动查”的思路,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对全市涉农惠农资金进行“拉网式”一线核查,做到全覆盖、无遗漏,集中摸排2014至2016年全市惠农政策涉及到的17个项目共15.6亿元资金,重点摸清资金分配、使用去向,建立惠农资金管理基础数据库。排查项目实施是否按政策规定执行、资金下达是否及时、是否严格执行“一折通”制度、是否存在资金到卡不到人、内外部监管是否规范,逐一列出问题清单。市纪委、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组成联合督查组,从资金的审核报批、下达拨付、使用管理、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方面,按照检查面不低于30%的要求,对全市363个村居的涉农惠农项目资金进行抽查。对属于农办、农委、民政等涉农职能部门的问题,联合下发整改通知书,责成限期整改到位;对属于镇村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交办镇纪委督促整改;对发现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惠农资金的问题线索,由市纪委直接上手查处。
去年以来,该市通过联合督查、专项抽查、执纪直查等方式,共及时发现惠农补贴资金使用问题线索36个,党政纪立案查处17件、问责处理12人。
“互联网+”一键举报,拓宽监督渠道
为方便基层群众举报,提高参与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该市依托“互联网+”,打造智慧镇村云平台,在部分村居试点设立村务公开触摸屏和手机村务公开APP,公开惠农补贴政策条件、资金奖补量以及到项目、到农户、到人头等情况。群众不但可随时查询和询问质询,而且还能倒查往年往季村务公开的数据资料,便于进行核查比对。并设置涉农惠农举报版块,对镇村违反惠农补贴政策、挤占挪用、冒领套取上级专项补贴资金等问题,村民在网上可实行一键举报。
市镇两级纪委每年在18个镇区、363个村居中随机确定100个“惠农政策监测点”,专门制作举报投诉信箱,并通过电视、报纸、手机微信公众号等向社会公开12388举报电话,定期收集镇村落实惠农补贴政策的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去年以来,该市通过村务公开一键举报和“惠农政策监测点”,收到违规问题线索78个,其中查实39件,27名村组干部受到党政纪处理。
“六个一”一折兑付,强化源头防范
针对以前村级资金主要由村干部代领代发、少数村干部“雁过拔毛”截留挪用涉农惠农资金等情况,该市在去年溱东、时堰两镇试点的基础上,从今年4月1日全面推行村级资金管理非现金结算,严格按照一个平台管理、一个漏斗向下、一本存折发放、一个环节到账、一个渠道公开、一站式服务“六个一”管理要求,将各类财政惠农补贴全部纳入“一折通”系统发放。推行村级资金非现金结算,村级惠农补贴资金全部实行封闭运行。
截至目前,该市溱东、时堰两个镇的村居和镇直单位通过“非现金结算”农户各项补偿款以及村组干部工资、办公经费收入报支、村级工程项目付款、“两工”结算等资金已达5500万元,既达到了方便、快捷、廉洁、高效的目的,又从源头上防范村干部腐败问题,基层群众反响较好。(宁雨霞 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