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上,郑观应和他的《盛世危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第一个提出“商战甚于兵战”的理论,呼吁国人主动跟上世界现代化潮流,进行社会的总体变革。他的爱国情怀、慈善思想、务实作风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贪富与贵,但愿救同胞。”郑观应勤奋上进、胸怀世界、心系国家的一生也为子女和后人做出了典范。他的家训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同时又融入了新时代的创新思维,内容深刻独到,笔锋真挚感人。 详细
爱国富国强国 《盛世危言》警世
出生于民风淳厚的粤南小村,祖辈崇尚“乐善好施”
1842年,郑观应出生在民风淳厚的雍陌村,祖父郑鸣岐是一位“莫因善小而不为”的儒学之士;父亲郑启华是位私塾老师,教规家规极严,特别重视儒家伦理道德教育。
写下惊世著作《盛世危言》,直接影响毛泽东孙中山等人
当年毛泽东在韶山冲那里,因为向他的老师借了一套《盛世危言》回家看,看完之后进一步激发了他走出韶山冲、改造社会这样一个雄心大志。
“好子不食爷田地”,教子孙自强自立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鸦片和赌博盛行,各种不良习气让青少年备受考验。郑观应训诫子孙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讲究卫生,洁身自爱,无论交友用人、婚姻择偶都要谨慎,切勿轻率。
在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东北部,有一个民风淳朴、崇教尚义的千年古村——雍陌村。这个古老的小村庄因为走出了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与维新思想家、近代商战思想第一人、《盛世危言》的编撰者郑观应而为人所追寻。
不贪富贵 以廉行事 将来无论求名求利,均当以道德为根据。诚如先贤云:“不为财色所困者方是英雄。”
德行为上 慈善为怀 积金玉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诗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德以遗子孙。
胸怀天下 忠贞报国 “不贪富与贵,但愿救同胞。”“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士农工商,均应如是。兴亡有责,况在国家。忠贞报国,振我中华。”
勤俭朴素 吃苦耐劳 至于勤俭,尤处家第一要义。无论贫富,若怠惰自甘,则家道难成。盖大富由天,小富由勤,勤而不俭,终难积蓄。
郑观应怎么教儿子进行"商战"
澳门近代文学学会理事长 梁金玉
郑观应在1894年发表的《盛世危言》之《商战》篇,提倡国家推行商战,指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他的维新思想与其家训思想紧密相连,他鼓励家人积极参与商战,以助国家的商务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