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好经世致用之学,将天文、历法、数学等先进科学知识传入中国,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徐光启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宝贵品质和严谨求实、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数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敬仰、传承。徐光启去世后长眠在当时上海西郊的肇嘉浜、法华泾和蒲汇塘的交汇处,从此徐氏后人在这里定居,繁衍至今,这便是今天的徐家汇。 详细
上海徐汇徐光启:会通中西 经世致用
合译《几何原本》,引入的点、线、面、平行线等概念沿用至今
《几何原本》是西学东传的一本名著,徐光启字斟句酌地反复推敲,时光荏苒,冬去春来,两年翻译,三易其稿,此书才公开出版。由此,400年前的中国人接触到了西方的自然科学。
重经世致用,编撰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
1628年,徐光启已是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了,虽无法把锄耕地,然而他却以桑园耕植的经历为第一手资料,完成了皇皇巨著《农政全书》。
为官为人风范,是400年来一代代徐氏族人传家立命的行为准则
徐光启1633年去世时,《明史·徐光启传》中记下了这么一句话:“盖棺之日,囊无余赀。”他的遗物除了破旧衣服和被褥外,便是手稿和书籍。因无钱下葬,徐光启的儿子多方奔波,终于在七年之后落葬于徐家汇。
徐光启这位“中西文化会通第一人”,带着他的六卷本《几何原本》译作、《农政全书》专著及一大批数学、水利、天文、农业、历法、军事等领域的“跨界”成就,在上海市徐汇区南丹路17号徐光启纪念馆等你来遇。
会通中西 “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 “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经世致用 “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 “理不明不能立法,义不辨不能著数。”
捐己奉公 “稼穑而得禾者,吾安之。稼穑而不得禾也,吾甘之。若不稼不穑,何以得禾?既有之不愿也。” “有忠厚而兼正直者,如言仁则义在其中是也。总之二者非二物也。”
广济天下 “论为人,当立身行道……治国治民,崇正辟邪,勿枉为人一世。”
中西文化会通先驱徐光启
徐光启纪念馆馆长 冯志浩
徐光启无疑是译著“西学”最早的开拓者和代表性人物,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徐光启为我们留下了清正廉洁、勤俭节约、捐己奉公的宝贵品质,数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