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而道远:消除"五环旗下的腐败"
9月13日,国际奥委会利马全会在秘鲁召开。巴西奥委会主席努兹曼因为在本月早些时候遭到腐败调查,而无法出席会议。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国际奥委会密切关注有关调查进展,如果证实里约在申办2016年奥运会时存在购买选票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制裁”。在12日晚的利马全会开幕式上,巴赫再次强调了国际奥委会的反腐决心。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吸引着全球目光,而申办过程中发生的“金钱换选票”等腐败问题,却总让圣洁的五环旗笼罩阴影。多年来,国际奥委会在统领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不断发展的同时,从未停止过与腐败作斗争。
发生在十多年前的奥运腐败案至今令人嘘唏。1998年12月12日,国际奥委会执委、瑞士80岁老翁霍德勒向全世界自揭家丑:在2000年悉尼夏季奥运会、1998年长野和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的申办过程中,都存在索贿受贿行为。霍德勒透露,有4名代理人,其中包括1名国际奥委会委员,都参与了向申办城市索要钱财以换取选票的交易。其中,受盐湖城丑闻影响,10多名国际奥委会委员被扫地出门;长野把申办1998年冬奥会期间的账本全部烧毁,其中包括申奥期间的所有合同和开支收据。除此以外,还有人揭发,悉尼官员在申办2000年奥运会期间通过中间人向奥委会委员行贿,当年悉尼所得的42张支持票中,每张票的花费相当于62万澳元,而国际奥委会对礼品的限额是150美元……
这一系列丑闻的曝光使国际奥委会处在“风口浪尖”上,也推动其“内部整风”。1999年1月25日,国际奥委会召开特别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决定,宣布更改已沿袭了95年的奥运会申办方式——取消国际奥委会负责筛选的方式。但这一做法并未得到认可,被认为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2001年,罗格接替萨马兰奇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将保护奥林匹克的纯洁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国际奥委会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吏治”,包括加强对申办城市宣传活动的监管,加强国际奥委会工作的透明度,禁止国际奥委会委员访问申办城市等。他们还成立了道德委员会,专门处理各种违纪和腐败行为。
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扮演着监督者的角色,如果发现违反奥林匹克道德的行为,该委员会有权进行调查,并在必要时向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提出建议。此外,道德委员会还有权决定奥林匹克成员关于道德原则和规则的申请,负责起草和经常更新奥林匹克道德原则,其中包括一份反映奥林匹克宪章价值观和原则的《道德准则》。无论是国际奥委会及其成员,还是希望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或是各个承办国的奥组委,以及各国的奥委会,都必须以奥林匹克参加者的身份,尊重和遵守这些原则。如果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卷入了申奥或奥运工程中的任何一个腐败案件,根据案情,可以将其移交给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处理。
2013年,托马斯·巴赫接替荣格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上任以来,他继续与腐败作斗争,推出多项改革举措。2014年11月,巴赫主导推出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Olympic Agenda 2020),针对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包括改革申奥过程、削减申奥费用、加大反对兴奋剂力度在内的40项改革方案,其中就有投资1000万美元,用来加大治理奥运运动中的腐败行为。
2015年,国际足联、国际田联相继曝出了严重的腐败丑闻,让世界各大体育组织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机。而此时,里约奥运会日益临近,国际奥委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继而上演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腐监督运动——同年12月,国际奥委会在官方网站正式宣布了反腐监督热线,并发表声明称“举报人可以为我们提供任何线索。我们将保证举报人的身份不被泄露”。同时,在巴赫的主持下,国际奥委会召开执委委员会议,通过了全新的奥林匹克运动法规,“防止比赛被操纵,防止腐败渗透到比赛当中。”而在此之前,巴赫已宣布,从2016年开始,在第三方独立组织的主持下,对各国际体育组织实施财政和管理审计。
可以说,消除“五环旗下的腐败”任重而道远。正如巴赫所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严格管理,我们改变了选举程序,但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说谁是‘免疫’的,世界上没有一个组织是‘免疫’的,没有完美的法律,几百年来都有反腐败法,但总是有人打破规则。”
其实,如媒体所分析的那样,正是奥运会的商业化为“五环旗下的腐败”提供了巨大的诱因。在申办奥运会过程中,一些申办国之所以无所顾忌地使用行贿等各种手段拉拢委员,是因为一旦申办成功,将给申办国带来巨大的利益,这是一笔极合算的买卖。
(资料来源:《环球时报》、《新闻晨报》、新华网 文稿统筹: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