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高阁临江渚
说起古城南昌,人们就会想起滕王阁。站在滔滔的赣水之滨,仰望碧瓦丹柱、斗拱层叠、飞檐翘角的主阁,和那两翼连为一体的对称的百柱廊亭,宛如一个倚天耸立的大“山”字,令人心魄震荡;若从高空向下俯瞰,则像是一只意欲凌波飞去的巨大鲲鹏,叫人情思飞动。
这座以“滕王”命名的江南名楼,是一座高雅的艺术殿堂,是一处“阁以文传,盛世则兴”的文化胜地。此阁创建于初唐永徽四年(653年),历唐宋元明清五朝,沧海桑田,盛衰频仍,1926年北伐战争中化为一片焦土。但是,虽历千载,依然盛誉不衰。纵观斯阁,历朝历代,或因自然原因、或因社会原因而颓塌燹毁,旋即有人重修重建,兴而废、废而兴,有文字可考者达29次之多,如此现象,堪称华夏人文精神薪火相传的典范,实乃史所罕见。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按梁思成先生1942年所绘仿宋式《滕王阁重建计划草图》重新设计施工的新阁,终于竣工,举行落成大典,古城一片沸腾,万人空巷,盛况空前。2010年12月13日《光明日报》“中华文化地标”专栏,曾登载《阁以文传,盛世则兴》一文,影响之深远可想而知。
作为江南名楼滕王阁,是一部读了千年、前朝后代不断修订再版的经典之作,是一部百读不厌、常看常新的不朽之作。无怪乎一位游学海外几十年的老学者,在重睹滕王阁新姿时,无限感慨地说:“我在海外也看过不少唐人街和中式建筑,但不是很地道,看了滕王阁令人震撼,深感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还是在大陆。”滕王阁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考,值得不断地去探究、去解密。
滕王创建,王勃作《序》,文以阁名,阁以文传。从大唐开始,滕王阁就作为中华文化地标巍然屹立于长江南岸、鄱湖之滨,人文之风,常吹不断。韩愈在其《重修滕王阁记》中这样赞道:“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非但“第一”,且“独为”第一,故素享“江南第一楼”之誉。
无滕王则名阁不在,无王勃则阁名不传。
滕王李元婴,是一位很值得探究的人物。他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年)被封为滕王。他一生中,东奔西跑,在许多地方都当过不大不小的官,任过金州刺史、苏州刺史、洪州都督、滁州刺史、寿州刺史、隆州刺史、梁州都督等,这似与其亲王、皇弟、皇叔的身份不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疑团。他都督洪州建阁时王勃才三岁,王勃死后他还活了八年。在传世的诗文中,讲滕王年幼时认认真真读了些书,很有悟性,有多方面的才能。滕王阁本是李元婴为供其“游乐宴集”而建,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日后有“神童”王勃的惊世之作《滕王阁序》,不过在客观上却给洪州地方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南北文化交流以及江南歌舞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勃,字子安,唐代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西北)人,有“神童”之誉,为“初唐四杰”之首。《旧唐书》说:“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有关王勃重阳日登阁作《序》的记载颇多,但究竟作于何时,历来亦有争议,大致有两种说法:一为十三四岁所作;另一为二十多岁赴交趾省父路经南昌所作(后溺水受惊而死)。同为“四杰”的杨炯在《王子安集序》中云:“年有十四,时誉斯归。”唐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新唐书·文艺传·王勃》也有记载,未明言年龄,云:“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这里的“初”乃“当初”之意,若是诗人溺水身亡前,似不至于用此“初”字。那么作《序》时是否成年,恐怕最重要的是《滕王阁序》中的内证,即“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童子何知,躬逢盛饯”之语。在元代以前,认为是王勃“神童”之作,有异议者几乎寥寥。王勃才高气盛,非谦虚之辈,六岁能文,九岁撰《指暇》十卷指颜师古之失,十五岁《上刘右相书》中有“虽国有大命,不资童子之言”的话。成年且久负盛名的七尺男儿,谦卑得自称“三尺微命”、“童子何知”,恐非傲骨子安之所为。
神童一字,远胜冬烘万言。王《序》问世,阁名远播千年。历朝重建之阁及其附属建筑,规模与规格不一样,唐雄宋秀,而今阁空前。这座文化大殿堂,在历史上曾是游观、雅集、歌宴、拜诏、迎送、祭奠之地。墨客骚人题诗作赋相袭成风,莫不以登阁挥毫为快,如白居易、杜牧、曾巩、王安石、苏辙、杨万里、朱熹、辛弃疾、严羽、文天祥、虞集、李梦阳、李东阳、唐寅、徐渭、汤显祖、朱彝尊、王士祯、袁枚、姚鼐、黄爵滋等,不胜枚举。即便未能亲临其地,或写梦中所见,或题绘阁之图,或遥贺新阁落成。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抒发思古之情、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自唐代以来,传世的名篇佳作难以胜数。
明正德九年(1514年),董遵首倡编辑自唐至明的诗文,成《滕王阁集》十卷。明崇祯六年(1633年),李嗣京编成《滕王阁续集》十九卷。清顺治年间,蔡士英巡抚江西,主持重建滕王阁,嗣后又将自唐至明的诗文编为《滕王阁全集》十三卷。近人王咨臣先生,苦心孤诣,搜集整理了《滕王阁诗文广存》。豫章散人费时二十余年,广搜博采,主编出版了《滕王阁古今图文集成》。诚如清人《忆滕王阁》诗中所云:“天下好山水,必有楼台收。山水与楼台,又须文字留。”(宗九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