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利剑出鞘护航精准扶贫
近年来,射阳县秉持民生为本理念,聚焦精准扶贫,全力扶贫攻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民生改善迈出新步伐。然而,正当全县上下全力以赴帮助贫困群众脱贫之时,少数人却对扶贫财物这块“奶酪”打起歪主意、动起手脚、玩起猫腻。
“决不能让贫困群众再雪上加霜,更不能让腐败现象在扶贫领域滋生蔓延!”射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胡国良表示,要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来抓,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剑走偏锋锋芒露
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违纪问题隐蔽性较强,往往难以发现。如何拨开云雾见真伪?射阳县强化线索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在问题线索发现上做文章、下工夫,多渠道广泛收集扶贫领域违纪线索,为“精准”查处奠定基础。
密织网络,擦亮监督“探头”。着力构建“纪检监督+网络监督+群众监督”一体化监督模式,全方位织密监督网络。在全县15个镇区356个村居张贴扶贫涉农领域监督牌3000个,发放“一卡通”监督卡24万多份,随时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举报。
科学谋划,延伸巡察“触角”。在对镇区巡察过程中,注重将巡察触角向村组延伸,高度重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的发现。去年11份以来,先后开展常规巡察4轮,专项巡察、对口巡察各1轮,实现对镇区巡察全覆盖,共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近80个。
靶向精准,主动深挖“线索”。为进一步深挖扶贫领域的问题线索,县纪委领导带头走出办公室,深入乡村,“身入”群众,紧盯“重点人”,紧扣“重点事”,紧抓“重点问题”,“一竿子到底”查找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把脉会诊,快速发现“病灶”。围绕扶贫政策落实、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监管等重点内容对近年来扶贫领域的问题线索进行“全面扫描”,通过“大起底”从260多条线索中梳排出有价值、可查性较高的问题线索18条。
挥剑成河河自开
侵吞孤儿补助、向低保户伸手、截留扶贫政策……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令人发指,叫人痛恨。
射阳县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刚性有力的举措,“利剑”掣向扶贫领域,“亮剑”常在,保证问题线索“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形成挥剑成河之势。
集中整治,及时遏制“病态”。面对扶贫领域的严重“灾情”,射阳县聚焦关键环节,瞄准突出问题,下猛药治沉疴,将梳理出来的问题线索与全县脱贫工作同步开展集中整治。通过为期半年的集中整治,有效地净化了扶贫领域的政治生态,扶贫攻坚政策得到精准落地,精准实施,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同向发力,形成查办“合力”。扶贫领域违纪案件一般涉及的面比较广,查办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射阳县纪委通过县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审计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统筹审计、财政、民政、农业、扶贫等部门力量,形成整体合力,提高查办扶贫领域违纪案件工作水平。
铁纪发威,亮起问责“红灯”。以“精准扶贫”为目标,持续保持高压惩治态势,对扶贫领域中的不正之风、贪腐行为和扶贫干部工作作风漂浮等问题,露头就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截止目前,该县纪委共立案查处扶贫领域案件21起,给予党政纪律处分159人,诫勉谈话92人,提醒谈话159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
剑舞落花花灿烂
“持续保持高压,以雷霆万钧之势剑指扶贫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和贪污腐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扶贫领域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但我们更要着眼长久,从体制和制度层面着手彻底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为扶贫攻坚保驾护航。”射阳县纪委党风室的主要同志表示。
层层传递,拧紧责任“发条”。牢牢抓住党委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和纪委监督责任这个“刀把子”,层层传递压力,落实各级责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对扶贫领域问题频发的地区和同类问题多发的行业主管部门,实施“一案双查”和“双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通报曝光,敲响震慑“警钟”。定期公开通报曝光扶贫领域典型案件,不遮不掩,扩大社会影响力,持续释放脱贫攻坚“敷衍塞责必问责、敢动奶酪必严惩”的强烈信号。今年以来,先后11期通报扶贫领域典型案件,实现警示震慑效果最大化。
立足长远,补齐机制“短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出台《全县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实施意见》、《深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责任清单》等专门性文件,形成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制度化体系,用机制创新推动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标本兼治。(陈向前 陈茜 陈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