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散文

老门环

门环是门上的拉手,其作用等同于现在的门铃,不过比门铃多了一份风情。门环不仅记录着寻常百姓的生活,寻常百姓的故事,也记录着寻常人间的喜怒悲欢和人世的历史变迁,不时地敲打着一颗又一颗渴望回家的心。

门是家的脸面,所以又被称为“门脸”。记得小时候,无论生活条件咋样,村里人在修建新房时,都会把大门修得非常气派。门环则是门的脸面,往往被制作得十分精美讲究,给宅院增色不少。村子里的门环多是铜质或是铁质的,由于图饰的差异、工艺的精劣,各有特色。普通人家的门环样式简洁,通常是圆形的,也被称为太阳门环,意味着家家户户开门吉祥,生意人家则喜欢花盆形状的门环,寓意着能发家致富。

老宅的门环是那种形状最普通、使用最广泛的圆形门环,像小太阳一样,可是外沿却让师傅镂出如意纹和蝙蝠图形。虽没有兽头门环的威严,也没有花盆门环的精美,却也不乏朴素的美。门环是铜做的,由于经历了长年的风吹日晒,被包裹上了一层时间的印记,只有手触的地方,铜的本色才显现出来。

老门环是生活的见证,亲朋好友敲打过它,远亲近邻敲打过它,家里的老老少少也敲打过它。面对它,仿佛面对一位老人,阅历丰富又平实可亲。大门的旁边有一块青条石,削得极为平整,棱角处又被磨得圆滑。奶奶喜欢坐在青条石上,或是拿个盆择豆角、剥毛豆、削土豆,或是拿个箩筐缝缝补补,还不忘与左邻右舍的姑婶们闲话家常。我和小伙伴时常坐在条石上,玩跳棋、摔泥炮、掰手腕……游戏虽然简单,我们却玩得不亦乐乎,忘乎所以。

外出旅行,特别是去那些古镇、古村落,我都会忍不住寻觅老门环的身影,也见到了诸多经历风霜的老门环,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那些门环在时光的打磨下,使得“亮”成为形容它的唯一词汇,叩响它就像在聆听着一个个久远而传奇的故事。有一次,我实在经不住诱惑,敲响了一位老乡家的老门环,并在他家里吃了午饭。白米饭晶莹剔透,菜也异常鲜美,我的齿颊间至今还留有余鲜,让我经久难忘。

印象最深的是丽江古城,在巷子的深处有许多幽静的旧宅,它们大抵都有红漆的门楣,黑漆的大门上挂着黄铜的门环。门环在木门脸上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酒窝,酒窝里盛满了时间,盛满了故事,醉倒了门里门外的人。在屋檐下的石阶旁,常常有相围而坐、悠闲地烤着太阳、打着瞌睡的老人。他们和身后铜锈斑斑的门环,以及早已磨得凹下去的石门槛,构成了一种既清晰又遥远的背景,似乎都在诉说着曾经发生的或忧或喜的故事,让我深感宁静与安详。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门环在渐渐远去。搬到新房以后,装上了门铃,可是经常要换电池,而且有时候听不到,于是便将从前老家的门环装了上去。每次回来,我都会不急不缓地敲上四下。令我奇怪的是家人的反应,不管早晚,只要我不多不少地把门环敲四下,无论谁在家,都会立刻为我打开屋门。开始我也未太留意,渐渐地便不免奇怪起来。按照惯例,听到敲门声之后,家人应该问问来者姓名的,为什么问都不问就开门呢?

我曾拿这个问题问女儿,她说这是秘密。我决定要验证一下,那天下班之后,我轻手轻脚地上楼,然后胡乱地敲了几下,等了等,没人答应。又敲了几下,听见屋里有些响动,以为门要开了,却不料从门里飞出了女儿的声音:“找谁啊?”我的心一动,怎么换一种敲法就敲不开门了?我进屋之后,女儿问我今天咋的啦?当知道我是故意在开玩笑之后,女儿笑着给我示范,她学着我的样子在茶几上敲了四下,看了看我,然后解释说:“咚咚咚咚,意思就是‘我回来了’!”

得知原因之后,我不禁莞尔。我之所以这样敲门,纯粹是无意识的。小时候,爷爷以卖菜为生,经常很晚回家。每次回来的时候,都会使劲地敲四下门环,要不然屋里的人根本听不到。时间长了,便不由地记住了爷爷的敲门声。我没有想到,一个下意识的举动,在家人那里竟然有了这么浓烈的浪漫色彩。我不禁告诉自己,要永远以这种方式轻叩家门——告诉家人,我回来了!

岁月如白驹过隙,生活依旧温暖。随着时光流逝,门环也发生着变化,或者转换成了另外一种方式。但不管如何变化,它都象征着温暖与幸福——家门,始终需要我们用心轻叩。(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