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巧用“第一种形态”筑牢干部思想防线
阜宁县纪委坚持挺纪在前、抓早抓小,着力纠正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扎实践行“第一种形态”,2017年全县共实施“第一种形态”谈话函询502人,在“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中筑牢干部廉洁“第一道防线”。
全面监测,预见问题超前教育。
县纪委信访室、案管室、党风室等科室归口登记、受理收接的各类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和下访摸排问题线索,将谈话函询延伸到信访举报、纪律审查、工作巡查、督查督办等各方面。通过信访问题筛选、定期走访、座谈调研、暗访检查、专项分析、个人事项报告等多种途径,深入排查岗位风险,收集掌握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重要节日来临前、领导干部任职前、个人重大事项发生前、重点工程项目开工前开展廉政谈话,教育引导被谈话对象正确对待群众监督,把组织谈话当作纪律教育,放下思想包袱,积极投身干事创业。
立体排查,一般问题预警监督。
县纪委信访室、纪检室、案管室、审理室定期按照线索处置五类标准对各种途径掌握和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筛选、甄别和评估,提出处置建议。对反映的问题具有一般性,查清了只能给予轻处分或批评教育,或者反映问题不实而予以澄清的;反映问题笼统,多为道听途说或主观臆测,难以查证核实的线索以及发现的党员干部存在廉洁自律轻微问题,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情节较轻,损害群众利益情节轻微等情形的,及时开展谈话函询工作。截至目前,对个镇(街道)、个部门单位党委(党组)和名党员干部运用“第一种形态”进行了问责处理。使党员干部存在的轻微违纪、一般廉洁自律等问题得到了及时纠正。
追踪督查,普遍问题专项治理。
对发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开展分析研判,集中进行监督检查、专项治理、专题巡查,推动问题整改,形成长效机制。成立了脱贫攻坚督导考核工作推进组和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聚焦扶贫领域,重点对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履职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省市交叉检查脱贫攻坚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督查结果实行“一日一通报”、“一周一汇总”、“一月一排名”、“一季度一点评”。截至日前,对全县20个镇(街道)341个村实现了督查全覆盖,发出督查通报8期,梳理存在问题36条,提出整改意见建议65条,已整改到位42条。有力地提升了谈话函询工作规范化水平,加大了工作力度,筑牢了监督执纪第一道防线。(宣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