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把脉问诊”扶贫 “对症下药”巡察
今年来,阜宁县对镇区常规巡察中,始终突出农村精准扶贫,坚持“把脉问诊”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整改问题,取得良好社会成效。
一是突出“看”把握共性问题,注重警示教育。检查扶贫工作组织领导、人员分工、干部履职及档案管理情况,看扶贫工作程序是否合规、办理扶贫工作流程是否通畅、落实国家扶贫政策是否到位、扶贫台账资料是否健全完善,对照省市县扶贫工作要求及时通报不作为的人和事,确保扶贫警示教育常态化。
二是突出“选”把握区域问题,注重整改达效。针对阳光扶贫APP系统信息采集不规范、上传不及时问题,明确县职能部门区域指导;针对挂钩帮扶单位多,抽查2至3个单位运作情况,对人员不到位、流于形式问题,明确问题单位限期整改;针对台账资料标准不统一、填写不规范,明确提出格式要求,确保整改达效到位。
三是突出“走”把握具体问题,注重建章立制。走访扶贫户,了解“一卡通”资金到位、挂钩帮扶单位人员到位及相关信息采集透明、公开等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走访村(居),了解建档立卡台账资料健全、相关单位督促检查及责任落实情况,掌握基本资料;走访职能部门,了解精准扶贫责任制落实、问题单位整改进度及具体问题处理等情况,确保及时建章立制。
四是突出“问”把握个体问题,注重长效管理。抽查在校学生、医院病人、伤残群众,对比台账资料,逐项对号入座;抽查“一卡通”资金项目,对比补贴标准,比较资金数额差异;抽查署名信访人,实地调查具体事,促进个体问题化解,带动社会大局稳定。
五是突出“督”把握热点问题,注重全程监督。召开党员代表座谈会,了解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检查漏洞和薄弱环节;召开村民代表测评会,了解精准扶贫到位情况,检查信息报送和审批程序;召开扶贫汇报会,了解扶贫热点问题处置,检查平台建设和规范运作,督促扶贫工作精准、精细、精实,确保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周艳艳、汤其军、邓朝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