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散文

芦 苇

  芦苇,自小就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植物。一年四季,门前的小河边几乎都可见到它的身影。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门前小河边的芦苇就开始新一轮的生命旅程。它先是露出淡红淡黄的牙尖,然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它一点一点往上长。到了春分,芦苇的生长速度开始加快,尤其是清明过后,芦苇拔节似的往上长。到了端午节前,芦苇已出落得亭亭玉立、俊逸挺拔。 
  乡下的孩子没有什么玩具玩,我们就常常用芦苇做起了玩具。上学放学的路上,我和邻居的小伙伴从芦苇上摘下几片芦苇叶,把它们卷叠起来做成一根根芦笛,一路走一路吹,还比赛谁吹得响谁吹得好听。假期里,我们摘下一片大的芦苇叶从中间把它撕开,将它折叠成像风车那样的四轮叶子,再把这叶子扣在一根芦苇秆上,就做成了我们小时候叫的“洋风车”。小伙伴们把洋风车举得高高的,任风把四轮叶子吹得快速地旋转。谁的洋风车转得快,就会让人投去羡慕的眼光。 
  端午节包粽子虽然是大人的事却离不开芦苇。在我们这里的农村,芦苇叶是包粽子必需的材料之一。端午节还没有到时,很多人家就开始打粽叶为端午节做准备。尤其是到立夏时节,这时的芦苇叶长得大小适中碧绿鲜嫩最适合用来包粽子了。 
  我喜欢跟母亲去小河边打粽叶。母亲打粽叶时总要背着一个篾篮子,我就跟在她的身后,一片一片地把芦苇叶从芦苇上摘下来放进篾篮里。母亲还时不时地夸我粽叶打得多打得好。更有意思的是,走在芦苇丛中打粽叶,我时常能看到挂在芦苇上的小鸟窝,有的鸟窝里还有鸟蛋或者是刚刚孵出的小鸟。鸟妈妈站在不远处“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大概是担心我们去拿蛋抓小鸟。尽管我真有这样的想法,可母亲是不允许我去打扰小鸟们快乐的生活的。 
  转眼到了端午节,母亲先把打好的粽叶放到锅里煮一煮,粽叶变得非常的柔软顺滑,母亲用它包粽子可以随心所欲地翻转打扎,很快就把淘箩里的糯米、葡萄干、花生等包成了一个个四角形的绿色的粽子。这些粽子再放到大锅里烀上两三个小时就熟了。母亲把烀好的粽子捞出锅,再剥开几个粽子给我们吃,顿时锅屋里就充满了那种芦苇叶特有的清香味,端午节就从这美味中开始了。 
  芦苇有它的柔美,更有它的阳刚。夏天,是芦苇生长最茂盛的季节。这时,狂风、冰雹和暴雨也会常常来袭。可是,不管风多狂雨多大,河边的芦苇总是团结一致,用集体的力量抵抗着狂风暴雨。风雨过后,它们变得更挺拔更坚强。 
  到了秋天,芦苇渐渐地走向成熟。每年的九月份,芦苇就四处地抽穗开花了,哪里生长着芦苇,哪里就有洁白的芦苇花。芦苇花是秋天的乡村里特有的一道美景。每当看到芦苇开花,我就会想起小时候父母用芦苇花编织毛窝子的情景。小时的冬天很冷很冷,乡下人没有保暖的鞋子穿。为了取暖,父母就在芦苇开花的时节用镰刀割取芦苇花,并把它们晒干保存起来。冬天来到时,父亲就用这些芦苇花和麻绳给我们编织毛窝子。有了毛窝子穿,冬天就真的少了些寒冷,我还常常穿着它去上学呢。 
  冬天里,因为有了这些芦苇,母亲常常是闲不下来的。每年,母亲总要用这些芦苇做几只挑猪草用的篮子,做几个扫垃圾用的簸箕,做几张床上用的凉席,再打几片夏天挡蚊子用的门帘子。有时,姑姑舅舅家也缺了这些东西,他们也会请母亲给他们代做。母亲是个善良的人,只要谁有困难求助,她就热心帮忙。 
  其实,芦苇除了给我们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少的好处,它还有其他很多的用处呢。我看过不少资料,芦苇对生态环境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芦苇能固土护堤防止水土流失;芦苇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氮、磷、钾等有机物,起到净化水源的作用;芦苇能减小风速,降低土壤中的水分蒸发,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芦苇还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为很多生物如鱼、虾、鸟类等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芦苇还是一些工业产品的原料,比如造纸;芦苇的根还是一种中药材,等等。 
  芦苇,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植物却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怎能不喜欢芦苇呢?不管到何时,我都希望它永远是乡村里那一道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