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枕边风”吹乱了廉政心——由司马迁考妻想到的
莫让“枕边风”吹乱了廉政心
——由司马迁考妻想到的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
“妻贤夫祸少,妻廉夫得益”。古代提倡“相夫教子”,堪为今人“示范”。这不仅让我想起了“司马迁考妻”的典故:
据史载:汉武帝时,司马迁任太史令。一日,司马迁正在书房读书,忽报门外有客求见,原来大奖局李广利派人赠送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璧,司马迁赞不绝口,翻来覆去地玩赏,称之为稀世之宝。他夫人在此情景,探问道:“莫非大人想收下此玉不成?”司马迁微笑着说:“便是收下又能如何?而今送礼受贿已成风气,朝廷内外、全国上下两袖清风者又有几人?”夫人听罢,忿然作色:“送礼受贿,此乃小人所为,大人一贯深恶痛绝,不知今日为何自食其言,收下此礼也许不会有人追究,但是只怕玷辱大人刚直不阿的人格。”司马迁一听,噗嗤一笑:“夫人所言正是,我是故意考一考你,谁知夫人当真了。”接着,他转身对家人说:“此玉之美是因为它没有斑点,人亦如此,我乃平庸之辈,不敢以白玉自喻,但是如果收下此玉,心灵上的斑污就会增多了。”说完,司马迁随即将玉璧退给来人。
司马迁退玉璧的行为,和他忍受宫刑大耻,书写名传千古的《史记》相比,可谓九牛一毛,但是司马迁考妻的故事的确发人深思,特别是司马迁夫人的言行尤其令人佩服。抛开“考妻”这一戏剧性不谈,司马迁夫人作为平常妇女,在朝廷内外、举国上下送礼受贿已成风气的情况下,不仅自身不贪财恋物,而且忿然作色教育丈夫两袖清风、刚正不阿做人,真正难能可贵。我们不妨大胆假设,若司马迁确已染上官场陋俗,干出一点贪赃枉法的错事,在夫人的大义凛然、据理力争下,也会有所收敛。因此,我们纵观司马迁如椽大笔写《史记》、留取正直在人间的一生不难看出,他的身后站着相依为命、甘于清贫、共赴患难的妻子。封建社会司马迁夫人训夫正直做人的举动,值得当今为官妻者效仿。
在“打虎拍蝇猎狐”高压态势下,许多贪官污吏被绳之以法。在众多令人咋舌的贪腐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某些贪官的落马“枕边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枕边风”吹不好就会成为贪腐的“导火索”,成为一触即发的“地雷阵”。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在担任江西省委书记期间,其妻频繁插手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代收”不少领导干部贿赂,以此获得苏的信任和提拔;国家食药监总局原局长郑筱萸的案件中,其妻子、儿子均涉案,可谓“全家上阵”,齐贪共腐;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放纵妻子,“夫唱妇随”、共同敛财,让家风乌烟瘴气,最终淹没“污毒”之中。腐败的毒瘤一旦植入到“家属”身上,则毒瘤就会很快扩散到家庭的其他成员,最终毁家误国。可以说,“枕边风”作为“家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或者成为助推家庭“盛旺”的“助燃剂”,或者造成官员堕落的“导火索”。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提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应当说,家庭是廉政的第一“堤坝”,“贤内助”能顶“半边天”。作为领导干部的妻子也应提高“政治站位”,常吹提醒式、廉政式的“枕边风”,当好丈夫身边的廉政“体检员”,做好家庭拒腐防变的“守门员”和“监督员”,莫让“枕边风”吹乱了廉政心。(赫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