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领头雁” ——记陕西省黄陵县双龙镇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柯小海(下)
初见柯小海,他刚刚从村里峡谷寨景区建设工地回来,疾步带风。“欢迎你们!”他热情地握着记者的手。
现今的索洛湾村,正沿着乡村振兴的道路稳步前进。回忆起村子以前贫穷落后的时光,恍如昨日。柯小海说:“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乡亲们生活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
1999年,柯小海放下自己经营得正红火的运输生意回村竞选村民小组组长,“从那时起,我就立志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2000年,柯小海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那一年他24岁,在乡亲们眼里还是个娃。“不给乡亲们办几件实事,我就不当这个村支书!”柯小海在众人面前立下军令状。
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翻修学校,硬化路面。没有钱,他带头捐款集资;没有劳动力,他组织村民一起上工地。工程拆迁牵涉村民的猪圈、院墙,他反复做大家思想工作。乡亲们被柯小海的诚心打动了,主动出钱出力。
花费3.6万元就翻修了预算10多万元的校舍;3个多月,就建成了宽阔平整的通村路……几件事下来,村民对柯小海有了信心。
“没有产业,集体经济难以壮大。”柯小海凭借曾经做生意的经验,紧盯市场需求,带领村民搞养殖、种水稻、栽香菇、种烤烟、种大棚蔬菜。2002年,索洛湾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这仅仅解决了乡亲们的温饱问题,要想致富,必须谋求新发展。”柯小海的脑筋又开动了起来。
2003年,附近煤矿工程上马,规划占用索洛湾村部分土地。柯小海认为这是村里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他也知道,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征地时他挨家挨户动员,并向乡亲们承诺,“大伙把地给我,就是把命给了我,我绝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经过与村民商议,柯小海提出“依托矿区,搞好三产,增加收入”的发展思路。村里采取“村集体控股、全体村民入股”的形式,投资80余万元建成集停车、住宿、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停车场,第一年收入就突破百万元,每个村民拿到4000多元分红。
此后,柯小海带领村民围绕矿区发展多种产业,为村集体收获了第一桶金。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索洛湾人彻底甩掉了贫穷的帽子,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2013年,黄陵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工建设,为索洛湾带来了第二次发展机遇。柯小海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村里从社区建设入手,围绕大公园打造小景点,开发了鱼池沟、沮河漂流、仿古牌楼等项目。同时,建立了山核桃工艺品加工厂、半亩田生态园、生态花园餐厅和采摘园,完善了旅游产品和接待服务,打造了集吃、住、娱乐、观光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条。
2017年底,索洛湾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8万元,村集体经济累积达到2500余万元。
有效治理的践行者
柯小海认识到,经济发展有了起色,村子治理也得跟上,否则发展将会前功尽弃。
上任之初,柯小海就对“两委”班子提出“三不三要三规范”:不贪不占不拖拉,要勤快要务实要敢负责,理论学习经常化、事务决策民主化、财务管理透明化。
索洛湾村创新推出党员值周制,大事“支部研究,集体决策”,小事“党员主张,我来坐庄”,形成了共同管理村组发展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促进了外出党员回村创业,山核桃工艺品加工厂、生态花园餐厅等带动了部分青年创业。
“一些农村有个怪现象,经济搞上去,干部倒下来。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柯小海说,“群众监督是利器!”
索洛湾村建立了周一村干部例会制度,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群众疑惑。同时,长期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现村务管理由“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
柯小海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但他从来不管钱。收入、开支都由村理财小组掌握,提出初步方案,村“两委”召集村民代表集体讨论决定。实施过程中,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些集体经济好的村都头痛群众上访,我们村从未出现过上访事件。当村官难,当个好村官更难。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一个村。”柯小海说。
有血有肉的热心肠
“索洛湾村能有今天,是小海带领大伙艰苦奋斗干出来的。”老支书路建民说。
索洛湾村村民之前饮用的水有一股异味,几次引水都没有成功。柯小海下决心要让乡亲们喝上干净、放心的水。他不停地穿梭在索洛湾的山沟沟之间,寻找合适水源。当他看到大山深处的一汪清泉时,他心动了。几经周折,挖渠引水工程在2004年6月份开工。
柯小海带着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一锹一锹地铲,一筐一筐地运,一个小山头被铲平了。当一股股清泉流入老百姓的院子时,乡亲们激动不已。村民说,“埋引水管要钻到冰冷的水下,柯书记每次都身先士卒,一次又一次下到冰冷的水底,直到水管全部埋好。”一次在沟渠下埋水管,柯小海执意下去,他刚埋好一截管道爬上来,塌下来的土就把管道全埋住了。大家吓出了一身冷汗。柯小海却笑着说:“我这人命大着呢!”
在2010年一次水灾中,柯小海连续3个昼夜没合眼,带领村里党员干部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户、企业职工百余人。大家纷纷劝他,“你先回去吧,这有我们呢”。柯小海坚持要亲眼看到群众安全转移才放心,“我是村支书,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必须要和大家在一起。”
小杨是索洛湾村的一个孤儿,生活无着落。在柯小海的动员下,全村都伸出友爱之手,予以帮扶。不管是购置房子,还是结婚,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婚礼那天,柯小海作为男方家长被请上台讲话,他说,“我有一个女儿,小杨他就是我的儿子。”说到这,柯小海哽咽了……小杨冲过去,紧紧搂住柯小海。十几年的朝夕相处,早已让两人之间产生了超越血缘的亲情。
闲下来的时候,柯小海就会坐在村子的广场上,和村里人聊天,谁家有个困难事,无论大小,他都当自己的事去办,就连村里的小孩子都喜欢和他待在一起。柯小海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用自己的臂膀温暖着索洛湾的每一个人。(本报记者 叱骁峰 通讯员 马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