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勤廉风范

让榜样的力量 “领跑”

提起郭爱萍劳模创新工作室,不少河南焦作人都有所耳闻:“是不是那个28路好司机郭爱萍?有她带领,咱这公交服务肯定好。”而焦作市公交总公司的员工更是伸出大拇指称赞:“别看这工作室成立只有几年,却成了咱们的主心骨,咱们的好榜样!”

大家为什么要这样说?劳模创新工作室得到认可的背后,又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郭爱萍今年43岁,1994年她成为一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这一干就是24年。

认真较劲的性格让郭爱萍在工作上总是一丝不苟,也让她获得了市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去年,她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有了郭爱萍这样的榜样在身边,同事们的积极性被无形中带动起来,越来越多的公交司机选择了向郭爱萍看齐。

随着优秀的司机不断涌现,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榜样力量,带动全市整个公交系统,实现“公交优秀”,继而在全社会发挥榜样作用,成为焦作市公交总公司思考的问题。

2014年4月,郭爱萍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立充分发挥了劳模先进的示范激励作用,引领广大职工立足于本职工作,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投身技术创新,大力弘扬社会正气。

工作室的15名成员来自全市公交系统不同线路、不同工种,他们不但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而且有着很高的业务素质。工作室建立了两个活动平台——固定平台,即位于焦作市公交总公司第二分公司场站内的办公室;流动平台,即郭爱萍劳模创新工作室流动服务示范车——继而,成立了服务、安全生产和创新技术三个小组。

服务小组以郭爱萍为组长,他们将10米车厢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和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郭爱萍也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多次与各小组组长深入探讨、研究。工作中,郭爱萍提出由真心、爱心、细心、诚心、耐心、热心、贴心、孝心、感恩心和高度责任心构成的“十心”工作法,力争将服务、安全、技术等工作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2015年,该工作室又组建了“服务直通车”,通过进社区、进站点来广泛征集市民对公交的建议和意见,解答广大市民的咨询、讲解公交各类便民服务措施、宣传新开线路和优化调整线路的走向,方便广大市民便捷乘车。

“小刘,今天在胜利街会车时,我发现你开车有些急躁。当时的情况你也看到了,堵着也过不去,你何不让让行人呢?”在安全生产小组,组长张明奇的一句话,立刻点醒了梦中人。安全生产小组正是通过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关心,让全市公交系统在安全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2017年第二分公司安全行车间隔里程达到186万公里,事故费用也逐年递减,在焦作市公交总公司的考核中名列前茅。

当然,除了服务小组、安全生产小组,创新技术小组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第二分公司的汽车修理车间,一辆类似小推车的设备颇为吸引眼球。

“这就是我们创新技术小组的发明之一。”第二分公司经理尚卫红说,“以前卸下的轮毂需要两三个人才能抬动,可是现在,通过创新技术小组的废料焊接改装,将小车的车铲调整到匹配的高度,卸下的轮毂一个人就能轻松推走了。”

不仅如此,工作室的成员们还组织驾驶员和修理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并根据自身驾驶经验,归纳总结出节油小窍门,在驾驶员中传授。

从归纳总结出节油小窍门到自己动手设计、建设充电棚,再到修旧用废,截至目前,工作室成员通过创新技术,已为公司节约燃油费近百万元,并节约材料费近15万元。

为更好地发挥榜样作用,工作室的每一个成员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群。“你看,这些都是我们在微信群里发的内容:如何礼让斑马线、刹车的小技巧、老司机告诉你这些开车的坏毛病……通过在群里交流,我们相互学习、相互提高。”郭爱萍介绍道。

如今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拥有25名成员,并先后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2014年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河南省工人先锋号、河南省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焦作市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成为焦作市公交总公司的一面旗帜、主心骨。

“成绩只属于过去,放眼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学习,抢抓良好机遇,不遗余力地打造为民公交、文明公交、优秀公交,让榜样的力量‘领跑’!”焦作市公交总公司总经理杨耀辉如是说。

(焦娇 霍姗姗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