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的“刚”与柳树的“柔”
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大礼堂接见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的全体干部时,鼓励大家要用极大的毅力去克服困难,完成党中央交给的任务,并希望大家要学习柳树和松树的本领。
毛泽东说:“你们要学会两种本领,一种是松树的本领,一种是柳树的本领。松树冬夏长青,不怕刮风下雪,严寒之中也毅然屹立,松树有原则性;柳树插到哪里都能活,一到春天枝长叶茂,随风飘扬,十分可爱,柳树有灵活性。但是柳树也有弱点,就是随风倒,软得很,所以还要学松树。松树的劲大得很,到冬天也不落叶子。共产党员应该有松树的原则性和柳树的灵活性,二者缺一不可。”
松树为阳刚之气,柳树为阴柔之气,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刚一柔亦谓之道。青年干部应处理好刚与柔的关系,既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又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做刚柔相济的领导者。
毛泽东评价邓小平是“钢铁公司”,说他是刚中带柔,柔中寓刚。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地方政府领导汇报工作时说:“我们一定贯彻您的指示。”邓小平说:“我的话可能有点用,但我的作用就是不动摇。”敢坚持、不动摇就是领导者刚性特质的体现,认准的事情必须坚定不移,坚忍不拔。
通常来说,青年干部往往有朝气,勇于开拓创新,做事果断干脆,工作雷厉风行,这是青年干部的优势和长处,也是青年干部阳刚特质的反映。
但在展现刚的同时,如果没有把握好度,也容易冲动、盲目、越位,因此还需要柔,需要冷静、沉稳、谨慎和缜密等特质。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过刚或过柔都不适合青年干部成长。有刚无柔可能成为有才干的人、有知识的人,但成长为卓越的领导者会比较困难;有柔无刚则只是普通人,一味地迎合,缺少自己的主见和担当,更难以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只有刚柔相济,方圆兼顾,才可能成为卓越的领导者。
青年干部既要防止刚有余,又要防止柔过足。过刚,则易折,做工作有时容易枉费心血;过柔,则可能丧失机遇,难以建立威信。青年干部成长应当把刚与柔两种特质结合起来,整合起来。对身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的青年干部来说,重点是防止过柔,也就是防止好好先生、好人主义,不敢担当。(国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