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之赵奢收租
《资治通鉴》卷五载:公元前272年,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太平,民富而府库实。
赵奢乃赵国名将,善用兵,阏与之战大败秦军,被封马服君。但赵奢在为将之前,曾经当过田部吏,收过租税,后来又主治过国赋,成绩斐然。
赵奢不过一田部吏,官职低微,竟敢向国君之弟、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开刀,
勇气可嘉、难能可贵。但这并不是重点。请注意赵奢的话:法削则国弱。公元前三世纪的古人就有如此真知灼见,不知道今日只知唯上之辈是否汗颜?赵奢后来能成为一代名将,他心怀天下的宽阔胸怀和勇敢无畏的人格魅力此时已可见端倪。
赵奢有胆有识,固是奇才。但赵胜的反应更值得敬佩。他不但没有怒不可遏,而是以国事为重,举贤选能,使冒犯他的人升迁。不要以为高位的人都头脑清晰,会向理性低头。事实上高位的人大多“有权就是有理”,霸道强横。换了其他人,赵国亡了算啦,我的脸面要紧。再说我不缴那几个税,赵国也亡不了!
庆幸的是,赵奢遇到的是赵胜,史书流传佳话。遗憾的是,赵胜者太少,赵高者太多。赵高之流的奸佞小人,最大特征是永远看不见自己的棺材,他们高估了豢养他们的那个政权的能力,认为随便怎么伤害那个政权,那个政权仍能保护他们,所以对任何人都不珍惜,尤其曾经冒犯过自己的人,更是十倍报复。自掘坟墓之举,历来都是全力以赴。
对国家来说,无法期盼掌权者都是赵胜,唯有尽量防范赵高之流横行。品德觉悟无法依赖,唯有另一种权力的制衡才能使人 循规蹈矩。这种权力就是法律,阳光下的法律。(吉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