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派驻监督

市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全覆盖改革一周年交出满意答卷

办结信访件773件,立案85件,对81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提出监督意见325件,提出问责建议95件,挽回经济损失581.9万元……

这是市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全覆盖改革一周年的成绩单。一年来,市纪委监委派驻机构从组建到履职,从探索到创新,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走出一条深化监督执纪问责的坚实之路,改革成果正转化为监督实效。

 

全覆盖、强监督,前哨探头无处不在

“由于下属单位业务需要,租车较多,需要规范,我局拟出台系统内公务用车租车相关管理规定。”

“这个规定不符合我市当前公务用车和事业单位用车管理规定,建议由下属单位根据各自性质,结合上级有关规定出台车辆管理办法,并报主管局批准。”

这是今年3月,市纪委监委第十派驻纪检监察组在列席驻在单位党委会议时,对该局党组织作出的决定行使了“否决权”。事虽小,但却集中体现了“派”的优势和“驻”的权威。

“要牢记职责使命,做‘常驻不走的巡视组’,当政治生态的‘护林员’,确保职能行使到位。”2017828日,在派驻纪检机构入驻仪式上,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王小红提出明确要求。

综合派驻改革后,市纪委设立21个派驻纪检组,对82家市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实行全覆盖派驻监督。派驻监督由“点对点”扩展为“点对面”,从“同体监督”变为“异体监督”,与市纪委从“松散型指导”转变为“紧密型领导”,确保监督对象一个不漏、一个不缺,正风反腐无禁区、无死角、无例外。市监委成立后, 21个派驻纪检组正式更名为派驻纪检监察组,实现了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有机统一,逐步构筑起“不能腐”的制度体系。

市委办、市人大机关、市政协机关、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党群单位,在改革前并没有纪检组派驻。改革后,市人大党组、市政协党组先后出台关于支持配合市纪委派驻纪检组工作的意见,建立支持监督的领导体制、规章制度,明确接受监督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第一派驻纪检监察组入驻不久,发现市委办的一名处长违反了工作纪律,立即对其立案审查,并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十三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发了驻在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工作网上管理平台,全面监督驻在部门业务审批流程,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督效果。

“过去是低头不见抬头见,你好我好大家好,撕不开面子,一团和气。现在动真碰硬不打和牌,大家没有退路,也没有借口,尚方宝剑逼着催着,也给大家工作带来底气,一个月干了过去一年的活。”第十七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吴进中感慨颇深。

 

找问题、盯重点,靶向发力刮骨疗毒

718日,市民政局原党委委员、助理调研员朱法锦涉嫌贪污犯罪案,在市中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朱法锦涉嫌贪污案是市监委首例采取留置措施的案件。

    至留置时,朱法锦已退休4年多。第十五派驻纪检监察组进驻市民政局后,调研时发现朱法锦相关违纪事实后,主动配合相关纪检监察室工作,着力挖掘第一手资料,认真梳理问题线索,为成功办理我市留置第一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来,派驻纪检监察组坚持问题导向,瞄准“靶心”,盯紧重点人,聚焦重点事,聚焦突出问题,采取重点手段精准发力,确保派驻监督的“探头”更清晰、监督发力的方向更精准。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共建立科级干部廉政档案3960份,试行科级干部任前家庭财产报告制度。通过参加(列席)党委(党组)会议和有关工作会议,对“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重要处室、岗位的干部等“关键少数”,利用调研、参加会议、走访等时机,通过廉政谈话等形式,敦促其牢记党员身份,树立廉政意识。第七派驻纪检监察组向市纪委监委提交县处级干部违纪问题线索2个,并对1名副处职干部提出了问责建议。

派驻纪检监察组理清工作职责抓重点,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坚持“抓细节、抓节点、抓关键点”,采取“听、问、查、访、析”等方式,对驻在单位权力运行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嵌入式”监督,监督嵌入到事前酝酿、事中讨论和事后执行全过程,努力做到精准发现、精准施策、精准解决,让监督长出“牙齿”、带上“高压电”。第十一派驻纪检监察组围绕市内环高架快速路网建设工程,专人驻点同向监督。

“规划系统有违规出借执业资格证书的19名公职人员,已上缴违规兼职取酬102万元,规划局主要负责同志被诫勉谈话;住建系统违规‘挂证’共97人,其中兼职取酬的38人,已上缴取酬款项125.2万元。”连日来,“清风一号”利剑出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职人员职称、职业资格挂靠企业取酬专项清理工作。截至目前,盐城各市直单位已停止挂靠行为人数343人,上缴取酬总额398.4万元。

当前,“清风行动”已开展至第四号,宕欠公款、强占公房等违纪违法行动得到了有效遏制。“清风号”已成为综合派驻机构执纪监督的杀手锏。

 

 严执纪、敢问责,四种形态动则辄咎

    今年417日,第十四派驻纪检监察组在配合市审计局审计盐城市高级职业学校过程中,一张标有支付税金字样的发票引起了的检查人员怀疑。经查,从20136月至2016年年底,该校共支付文印室增值税税金16.74万元。第十四派驻纪检监察组对该校党总支进行问责,对该校主要负责人调整岗位。同时,分别给予该校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党内警告处分。

“我们是来监督的,就要不怕得罪人,就要对违纪违规问题寸步不让,及时开展调查核实处理,不袒护、不迁就。” 第十四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孙蒙说,根据其程度和后果,分别依纪依规及时给予相应的党政纪处理,敦促及时警醒,知耻知止,从而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改革以来,具有执纪职能的20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已经有17个组实现立案零突破,最多的第十派驻纪检监察组立案15件,第十八派驻纪检监察组对4名违纪公安民警给予“双开”。第八派驻纪检监察组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坚持“一案双查”。在对市科技局一起工作失职案件处理中,不仅对处室负责同志进行问责,同时提请市纪委监委对该局分管负责同志进行问责;对市科技情报所一名党员违纪处理时,同时对该单位支部书记进行问责。第十九派驻纪检监察组创新运用“四种形态”对错案责任开展追究工作,实现“四种形态”运用与司法责任追究的无缝对接,并带入对员额法官管理、考核、退出全过程。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派驻纪检监察组自觉运用“四种形态”,勤“浇树”、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提高监督执纪问责实效。坚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派驻纪检监察组成立以来,共开展一般性谈心谈话2887人次,真正做到监督全覆盖、探头齐发威,实现抓早抓小、治未病、治小病的目的。

派驻机构改革带来的显著变化是各单位的主体责任增强了。驻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一致表示,将紧紧扭住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促进党组全面监督与纪委专责监督、派驻监督的互补互促、无缝对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明纪律、立规矩,制度笼子越扎越紧

     “发现问题、查处相关人员并不是目的,而是要帮助驻在单位从问题中查找漏洞、健全制度,确保问题不再发生。”这样的思路贯穿于派驻纪检监察组执纪监督全过程。

今年4月,市总工会经过层层推荐筛选,产生了五一劳动奖章个人、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和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名单。在拟对名单进行公示前,第三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存在曾受到工商行政处罚、环保审查未通过、申报材料不全等不符评选条件的3个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和2个五一劳动奖章个人提出否决建议。同时,对存在的申报材料不全、审查把关不严等问题,向市总工会党组下发《监督意见书》。

问题虽然解决了,但监督工作仍未结束。第三派驻纪检监察组全面排查涉及评选工作的制度漏洞和风险点,督促总工会完善评选制度。日前,市总工会印发《盐城市五一劳动奖评选管理工作暂行办法》,进一步细化评选范围和评选程序。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各纪检监察组坚持实践探索先行,向驻在部门制定下发派驻纪检组工作职责和监督权限、派驻组与监督单位工作联系制度、建立健全纪检组成员工作联系点制度、“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制度、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重要会议参与制度、联络员配合工作制度、畅通信访渠道、干部动态监督、廉政谈话提醒、定期走访调研、工作信息报送等多项监督工作机制,协助驻在部门制定完善746项制度,既让派驻监督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也将派驻监督职能主动渗透到驻在单位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关键环节,切实保障和落实派驻纪检组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

“派驻组帮我们把风险点排出来了,把个人重大事项报上去,为我们今后清白工作、廉洁从政筑牢了制度防线。”一位党群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向第二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吴宏庆感叹道,将带头主动接受监督,让所有人员时刻感到“纪委就在身边”,以良好政治生态推动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

举办廉政党课,组织廉政考试,开展警示教育……推动“不敢腐”向“不想腐”,派驻纪检监察组也一直在努力,他们紧抓重要节点、重点区域开展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第十九派驻纪检监察组在市中院开展“来自身边的警示”廉政巡回展览,选取近几年发生在全市两级法院干警的反面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广大干警严守纪律、警钟长鸣,自觉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反腐莫论干部大小,倡廉岂分职务高低”“绊人的桩不在高,腐败的事不在小”……第九派驻纪检监察组会同驻在部门,向全体党员干部征集廉政格言警句。作品紧扣反腐倡廉主题,内容丰富、创意新颖、寓意深刻,具有较强的廉政教育、引导、劝诫和警示作用。

 

严律己、树形象,倾力打造执纪铁军

“派驻我局的是第十六纪检组,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接触和配合,我们深切感受到纪检组作风优良,要求严格又不盛气凌人,作风务实又不拘泥刻板,工作严谨又不程序繁琐,坚持原则又不武断专行。我要求全局审计人员以纪检组为镜,学习他们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负责态度,切实提升综合素养。”市审计局局长吴先国对纪检组的点评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带头不做。说到底,只有自身硬,说话才能显正气,干事才能有底气……”对于“打铁必须自身硬”,第二十一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刘玉才有着深刻的认识。

派驻机构全覆盖涉及的单位多、人员广,如何建设好、管理好派驻机构,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市纪委监委结合实际,制定了《盐城市纪委派驻机构工作规定(试行)》,对派驻机构的职责权限、履职报告、工作协作、内部管理、考核奖惩,以及被监督单位如何支持配合派驻机构开展工作等内容进行规范和细化,使派驻机构监督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为迅速提高执纪监督能力,市纪委监委常态化组织派驻机构认真开展各类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准和履行职责能力。围绕“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干”目标,通过支部学、小组学、自学,掌握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宪法》《监察法》、省纪委监委“1+N”制度等,进一步强化政治素质,理清工作思路,提升履职能力。

“勤勤恳恳为民、兢兢业业干事、清清白白做人,建设一支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纪检监察队伍。”这样的承诺,深深印刻在每一个派驻组纪检监察干部的心里,融入了每一天的工作中。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是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王小红希望派驻纪检干部“牢记职责使命,发扬特别能战斗精神,以当仁不让的使命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不断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树好新形象,以优异的成绩向组织和人民交出一份出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