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细“微”入手亮剑群众身边“微腐败”
今年以来,滨海县纪委监委紧盯群众反映突出问题,针对农村“三资”公开、基层干部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加大集中整治和监督查处力度,紧盯“微权力”、找准“微切口”、亮剑“微腐败”,把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盯紧“微权力”,聚焦重点领域,精准施力。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全面开展线索摸排,县委专题召开“三项检查”工作部署会,在全县利用一个月时间,对扶贫、民生领域和农村财务三个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检查。县纪委监委加强督促检查,对落实专项检查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一律严肃问责。今年以来,已查处扶贫领域案件8件,查处民生领域案件28件,通报3件11人。积极推进重大项目落地,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开展“中梗阻”专项督查,确保优化审批流程,明确办结时限,实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覆盖,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找准“微切口”,强化权利制约,建章立制。重点围绕2015年以来民生资金、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方面,查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以及基层干部私分冒领、吃拿卡要、盘剥克扣、优亲厚友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查纠处置集体资产资源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管理集体资金公款私存、设立“小金库”、坐支现金、白条入账,贪污侵占、截留挪用集体收入等问题。制定出台村级资金监管“五个严禁”:严禁违规筹资筹劳,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须按规定履行议事等程序,并逐级严格审批,严格填写、审核、盖章、发放“四统一”要求,收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须规范使用农民负担专用票据;严禁向村借款摊派,不得以任何借口向村集体借款,不得摊派河塘整治、造林绿化、秸秆禁烧、垃圾处理等费用;严禁使用现金结算,明确账款分管,村集体存款实行银行统一开户,杜绝公款私存、坐收坐支、“白条”抵库,设立“村务卡”,推行非现金结算方式;严禁虚假财务公开,每季度首月20日前,通过村务公开栏、组级明白墙、广播、会议等形式,及时、详实公示村级资金收支动态,重大财务事项必须及时公开;严禁擅自举债,一律禁止以兴办产业项目或公益事业为名擅自举债。
亮剑“微腐败”,坚持问责查处“零容忍”,动真碰硬。强化县委主体责任和县纪委监委监督责任,推行县领导每人“挂钩1个镇区、整治2个重点村、联系化解3个信访矛盾”“123”机制,列成清单、销号落实。紧盯落实“两个责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易发多发领域,放大案件查办综合效应,强化专责监督,建立长效机制。把问责追究贯穿全过程。所有查实并立案的,从严实行“一案双查”,一律上查一级、一律问责追究、一律通报曝光。对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进行系统排查、优先办理、限时办结,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特别是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件和问题,从快查处、从严执纪、通报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