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走访手记】路竞竞:探访“最后一公里”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最后一公里”必不可少;评价正风肃纪效果如何,“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
带着任务,带着感情,带着领导的要求,我们市纪委“正风肃纪镇村行”大走访第七组一行人,在近两个月时间里,从羊寨到郭墅,从沟墩到陈良,从吴滩到新沟……从阜宁版图看,走过西北,走过东部,立足中部,面向西南,足迹跨过阜宁9镇56个村,和400多名村民进行了促膝长谈,近距离听取群众的反映诉求和意见建议;与100多名镇村干部见了面,当面传达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性和开展“正风严肃镇村行”行动的必要性。大走访让我们和基层群众增进了感情交流,对基层干部传递了责任压力。
对阜宁的认识是一步步深入的,种种喜人的变化也是逐步感受到的。走访过的绝大部分村部都有村干部正常值班工作,年轻且头脑灵活的村干部也并不鲜见,简朴的村部看过来越来越整洁,村部门口的公示栏张贴内容也越来越规范。所见的书记镇长们都各有特性、各有见地,沟墩的镇长显得稳重深沉,羊寨的书记显得活力实干,吴滩的书记显得温和诚恳,交流时他们都能很诚恳地听我们的意见要求,认真地谈对基层从严治党的认识态度。走访中我们看到一些上级要求的重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村会计异地任职工作正在探索推开,清产核资正在有序进行;陈良镇努力实现精准脱贫,镇机关工作人员被分工到各村和村会计计算脱贫收入;郭墅镇扶贫工作组人员在我们走访到村时正在村里和村干部一起认真谋划扶贫工作,如此等等。
但同时,我们也以问题为导向,用倾听、用询问、用交流,努力寻找着我们各项工作和群众获得感之间的差距,上级要求和基层落实的错位,责任和压力层层传递的脱节,以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所在。
通过走村入户,不少村民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看法和表现出来的不信任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你们对村里干部满意不满意?”“不好说。”“不少村干部年龄太大,没有工作积极性、创造力和主动性了!”
“村里干部可不是都你们选出来的?”“我们也不认识。”“有不少还是黑市干部呢!”
“平时村里干部有没有到家里来访过?”“不收钱基本不来。”“我们有事就到他们家里去找。”
“村部经常去吗?”“村务公开栏公示的内容去看吗?”“很少去。”“我不识字,看什么?”
……
通过耐心倾听,我们可以从不少村民简单纯朴的愿望诉求中感受到我们基层干部在政策解释和主动服务方面确实存在的一些不足。
“为什么医保原来能报60%,现在好象只报30%了呢?”
“为什么我的农田补贴田亩数和我确权证上的不一样呢?”
“为什么现在田里缺水,村里就是不放水?”
“为什么我们夫妻残疾又有病,没有一点补助呢?”
“为什么我家到现在还收‘两上缴’(其实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河边上的毛豆快长成了,硬被拔掉了,现在尽长草,不是更难看?”
……
通过深入交流探讨,我们发现基层镇村干部对上级部署的工作要求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错位。
“村后备干部确实不足,有的村书记不肯培养年青党员。”“村干部队伍建设可是镇党委职责,那你镇党委书记有没有责任呢?”
“村务卡不方便使用,好多地方没有POS机。”“推广使用村务卡是上级要求和实际需要,必须实行。有没有想过村采购定点,采购的地方要求装POS机呢?”
“村会计异地任职造成了工作上的不方便,我们原来的会计还分工一个组呢。”“村里的会计工作只要用心、腿勤手勤,熟悉起来也不会很难。”
“又要收医疗保险费用了,我要一个一个联系,有些人电话号码都换了。”“如果不是一年才联系一次,应该就不会着急时找不着人了吧?”
……
随着走访的越发深入和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增多,基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正风肃纪工作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大走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让我们深入到最基层的第一线去掌握基层工作落实实际情况,了解基层群众真实感受,理解基层干群工作困感,也为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更好地找准工作盲点、症结和堵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精准着力、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指明了方向。相信通过我们持续不断的正风肃纪大走访大调研,我们将不断地从基层群众中汲取营养智慧和经验教训,不断地推动我市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向基层紧紧压实、正风肃纪工作向基层扎实推进、群众对镇村干部作风和各项惠民政策的获得感切实增强,努力真正做到全面从严治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档、不脱节、不烂尾!
(盐城市纪委常委 路竞竞)